九斗坛

万族同一垢,齐州集微尘。

高灵不来下,厌此浊恶薰。

从来筑坛处,往往清无邻。

腥膻远人迹,庶或来仙真。

兹坛峙幽绝,尚有古制存。

龟图布八隅,彷佛数兑坤。

黄冠道中寒,寓址今祇园。

游人蹑其上,未觉大象尊。

空令恨聃史,不使群聋奔。

盖公虽未见,岂乏栾与垣。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九斗坛的环境与氛围,充满了对自然与道家哲学的深刻思考。诗人以“万族同一垢,齐州集微尘”开篇,将世间万物归于同一本质,暗示着自然界的统一性和朴素性。接着,“高灵不来下,厌此浊恶薰”,表达了对世俗污浊的反感,以及对清静之境的向往。

“从来筑坛处,往往清无邻”,指出九斗坛自古以来便远离尘嚣,是清静之地。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九斗坛的地理特征,“腥膻远人迹,庶或来仙真”,强调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或许能吸引仙人的降临。接着,“兹坛峙幽绝,尚有古制存”,点明九斗坛不仅环境清幽,还保留着古老的建筑和文化痕迹。

“龟图布八隅,彷佛数兑坤”,通过龟图的象征,暗示九斗坛蕴含着宇宙的奥秘和平衡。最后,“黄冠道中寒,寓址今祇园”,提到道士们在此修行,尽管环境艰苦,但心灵得到了净化。诗人感慨于未能亲眼见到这样的人物,但相信他们的存在为九斗坛增添了神秘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九斗坛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清静之境以及道家哲学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张公洞

昔年京江夜,飞梦投云山。

仍追谪仙老,啸咏层崖巅。

左盼俯无地,苍峦生紫烟。

当时赋幽赏,妙境竟莫宣。

今我来自东,扶桡漾荆川。

饱闻张公洞,怪绝骇所传。

聊从二三子,一结青山缘。

北灵敞奇观,下瞩壶中天。

恍然惊昨梦,了了堕我前。

仄径缭危栈,重扃护灵渊。

奇礓互圾倚,侧洞时钩穿。

初疑天台聚,纳此一室间。

夸娥运神化,不隘亦不颠。

又疑清都客,翩然下云軿。

幢旄俨行立,导从森蝉联。

丹梯香雾湿,玉室珠璎悬。

撑虚一柱屹,戴重三能骞。

铅灶久已冷,青骡那可鞭。

香坛望八景,东晨开五便。

坡陀忽度险,宛转漫无边。

或深如列厦,或迮才容肩。

高跻乍扪顶,偊步欲垫泉。

不知行远近,一步目九迁。

噫嘻此天设,端在太古先。

恨无少陵手,写之黄绢篇。

聊书梦中梦,投笔一粲然。

形式: 古风

借居毗陵东门四首(其一)

客去不能寐,翛然清夜阑。

楼居俯长川,仰视天宇宽。

长川濯云汉,错落星宿寒。

青灯故可亲,且还对尘编。

其人骨已朽,千载与我言。

掩卷三太息,虚檐清露漙。

形式: 古风

借居毗陵东门四首(其二)

急景不可挽,吾生岂无涯。

吴中十年旧,须鬓亦已华。

嗟我壮且老,方知失林鸦。

欲归巷无庐,欲驾涂无车。

而子亦羁滞,心事如蓬麻。

人生无巧拙,命耳将如何。

形式: 古风

借居毗陵东门四首(其三)

猗猗隔河树,羃羃缘阶草。

时当长养候,颜色岂不好。

萌芒忽柯叶,茂大旋枯槁。

滔滔不自知,但见壮而老。

人生亦草木,万化迭侵扰。

朱颜日夜变,素抱岂自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