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明公家法有礼堂手订之经,异日当成通德里;
此地昔时多燕赵悲歌之士,为我一吊望诸君。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范当世所作,名为《题书院赠郑骧联》。诗中以书院为背景,借以表达对郑骧的赠言与期许。
首句“明公家法有礼堂手订之经”,点明书院内有明公亲自制定的礼仪规范,暗示了书院的庄重与严谨。这里的“明公”是对郑骧的尊称,通过“礼堂手订之经”这一细节,表达了对郑骧在礼仪教育上的重视和期待。
接着,“异日当成通德里”一句,预示着郑骧未来将成就一番德行,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为通德里(这里可能指广大的社会或国家)带来正面的影响。这不仅是对郑骧个人的期许,也是对书院培养人才目标的体现。
后两句“此地昔时多燕赵悲歌之士,为我一吊望诸君”,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缅怀。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里借用这一典故,表达了对过去那些具有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人物的敬仰。同时,诗人也借此向郑骧发出呼吁,希望他能继承先贤的精神,成为一位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整首诗通过书院、礼仪、历史人物等元素,既展现了对郑骧个人成长的关怀与期望,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弘扬。诗中蕴含的教育理念与人文精神,对于当代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不详
自来学校以书院辅之,如今比屋东西,稍喜欢颜在风雨;
吾为父兄望子弟成耳,此后一官南北,还将老眼看云霄。
环瀛海大九州,信中国异人,何待子瞩说威德;
登泰山小天下,籍通家上谒,方令文举足生平。
诸侯敛衽而朝,宜有大风表东海;
王母称觞于此,正当初日照神山。
贱子于人间利钝得失,渺不相关,独与公情亲数年,见为老书生穷翰林而已;
国史遇大臣功罪是非,向无论断,有吾皇褒忠一字,传俾内诸夏外四裔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