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客里送春

乱云中,残照里。又送他归,懒唤莺儿起。

山径落红谁是主,别恨离情,目断韶华矣。

擘涛笺,飞翠尾。每到关心,逗得愁如绮。

岁岁劳人长徙倚,一似杨花,暗去随江水。

形式: 词牌: 苏幕遮

鉴赏

这首《苏幕遮·客里送春》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刘碧所作,描绘了在异乡送别春天的凄美景象。

首句“乱云中,残照里”,以动态的云彩和即将消逝的夕阳,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预示着春天即将离去。接着“又送他归,懒唤莺儿起”两句,通过“他归”与“莺儿不起”的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无奈与不舍。莺鸟本应欢快地啼鸣,但在诗人眼中却显得懒散无力,暗示了内心的沉重情绪。

“山径落红谁是主,别恨离情,目断韶华矣。”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山径上的落花无人问津,仿佛连花也感受到了离别的哀愁。诗人用“别恨离情”直接点明了主题,而“目断韶华矣”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深深惋惜。

接下来,“擘涛笺,飞翠尾。每到关心,逗得愁如绮。”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情感比作波涛汹涌的笺纸和翠绿的羽毛,形象地描绘了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沉。每到触及内心深处的情感时,愁绪便如同织锦一般纷繁复杂。

最后,“岁岁劳人长徙倚,一似杨花,暗去随江水。”诗人以杨花随流水飘荡的形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每年春天来临时,人们都会在相似的场景中徘徊,感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如同杨花般悄无声息地随江水远去。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收录诗词(2)

刘碧(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南乡子.七夕

细雨晚来收。绿柳梢头挂玉钩。

几度欲拈团扇子,悠悠。数点流萤度小楼。

回首乍惊秋。深院凉生看女牛。

乞巧穿针无意绪,添愁。倚遍栏杆不自由。

形式: 词牌: 南乡子

踏莎美人.又七月看锡山燃灯,和表姊

微润侵衣,嫩凉生树。星桥一簇山深处。

青帘翠袖几相招。赢得片帆欲挂、又停桡。

小阁松风,幽窗蕉雨。与卿梦里还同语。

漫投双鲤付轻潮。问取明朝乌鹊、再填桥。

形式:

鹧鸪天.花朝祝花

九十春光半已抛。千红万紫放今朝。

怜芳叶底莺声嫩,选艳枝头燕舞娇。

花下祝,酹香醪。系铃护了更幡摇。

好邀月姊多情照,忍逐风姨无赖飘。

形式: 词牌: 鹧鸪天

浣溪沙.题大士像

七宝庄严坐普陀。慈悲一切感通多。

金容画里果真么。

莲萼足登开觉路,杨枝手执洒恩波。

贪嗔痴奈世人何。

形式: 词牌: 浣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