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苏幕遮·客里送春》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刘碧所作,描绘了在异乡送别春天的凄美景象。
首句“乱云中,残照里”,以动态的云彩和即将消逝的夕阳,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预示着春天即将离去。接着“又送他归,懒唤莺儿起”两句,通过“他归”与“莺儿不起”的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离去的无奈与不舍。莺鸟本应欢快地啼鸣,但在诗人眼中却显得懒散无力,暗示了内心的沉重情绪。
“山径落红谁是主,别恨离情,目断韶华矣。”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山径上的落花无人问津,仿佛连花也感受到了离别的哀愁。诗人用“别恨离情”直接点明了主题,而“目断韶华矣”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深深惋惜。
接下来,“擘涛笺,飞翠尾。每到关心,逗得愁如绮。”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将情感比作波涛汹涌的笺纸和翠绿的羽毛,形象地描绘了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深沉。每到触及内心深处的情感时,愁绪便如同织锦一般纷繁复杂。
最后,“岁岁劳人长徙倚,一似杨花,暗去随江水。”诗人以杨花随流水飘荡的形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每年春天来临时,人们都会在相似的场景中徘徊,感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如同杨花般悄无声息地随江水远去。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