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春鸿秋燕候无差,寒暖分明纪岁华。
何处飞来何处去,难将踪迹问天涯。
这首诗以自然界的季节变换和迁徙的鸟儿为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轨迹的深思。首句“春鸿秋燕候无差”描绘了春日鸿雁、秋季燕子按季节规律迁徙的景象,暗含自然界中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次句“寒暖分明纪岁华”进一步强调了四季更替与温度变化的规律性,以此象征岁月的流转。
后两句“何处飞来何处去,难将踪迹问天涯”则转向了对个体命运的探讨。这里,诗人将鸿雁与燕子的迁徙比作人生的旅程,它们的来去无常,难以追踪,隐喻着人生的不可预知性和短暂性。通过这样的比喻,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自然现象抒发了对时间、生命和命运的哲理思考,语言简洁而寓意深远,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寓言式的表达手法。
不详
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山禽满树不知名,五色毛衣百种声。
前度西郊春宴罢,穿帘瞥见是莺莺。
飞飞乾鹊似多情,晚到深林晓入城。
也解巡檐频送喜,听来只恨是秦声。
荒屯那得汝南鸡,春梦迷离睡似泥。
山鸟一声天半落,却来相唤把锄犁。
一声骹叫唳长风,早有饥鸢到半空。
惊破红闺春昼梦,齐呼儿女看鸡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