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其一)

谁把玉镜台,挂向碧云天。

今年今月今夜,不似鼠儿年。

天上楼台玉矗,地上河山金铸,七宝合成全。

光采不能掩,依旧斗牛间。且停待,雕槛坐,石床眠。

凄风苦雨都过,才放十分圆。

谁向楼头吹笛,知有绣襦甲帐,不怕雪霜寒。

起看碧梧影,凉露正娟娟。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名为《水调歌头·其一》,作者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樊增祥。诗中以月亮为引,通过描绘玉镜台、碧云天、天上楼台和地上江山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景象。诗人将今年今夜的月圆与鼠儿年的不同进行对比,暗示时光变迁,表达了对当下美好时刻的珍惜。

"天上楼台玉矗,地上河山金铸",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月光下的壮观景色,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被月色镀上了一层金色。接下来,诗人借月圆寓意人生的圆满,"光采不能掩,依旧斗牛间",表达月光的明亮和恒久。

进入下片,诗人的情感转向个人感受,"且停待,雕槛坐,石床眠",流露出对宁静夜晚的向往。他描述了经历风雨后,月亮终于达到最大程度的圆满,象征着生活的磨砺后迎来的宁静与和谐。"谁向楼头吹笛",以笛声衬托月夜的静谧,"不怕雪霜寒"则展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坚韧追求。

最后,诗人抬头看那碧梧树下的月影,"凉露正娟娟",以露珠的晶莹比喻月光的清冷,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整首诗在月夜的描绘中寓含哲理,富有诗意。

收录诗词(722)

樊增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二)

日暮倚修竹,散步咏凉天。

素娥应是无恨,玉貌似当年。

月照阑干花影,花底玉笙双髻,清福几人全。

云捧夜珠出,置我掌中间。绛河转,银烛灺,未成眠。

人生离别何恨,菱镜有时圆。

昨夜双桐吟雨,今夜两星添柳,人意判温寒。

千里共明月,持此慰婵娟。

形式:

水调歌头(其三)

酹汝一杯酒,还我有情天。

大江东去谁唱,莫忆赤乌年。

终古明珠一颗,一任东西南北,侧面看成全。

谁写广寒照,人在桂丛间。月中坐,宁不胜,雨中眠。

百年通算,何止千二百回圆。

满地疏疏花影,不似小楼昨夜,吹彻玉笙寒。

花与月双美,掩映竹便娟。

形式:

水调歌头(其四)

碧海水皆立,月姊自青天。

人间今是何世,不似汉唐年。

唤醒蟾宫一梦,从此青青桂树,转共栎材全。

玉斧尔何物,久置广寒间。且容我,闲处坐,醉时眠。

药娥居处宫殿,的的蕊珠圆。

世界光明如许,试唤鱼龙起舞,清极不知寒。

更与乘鸾子,霜里斗婵娟。

形式:

买陂塘.赋得白荷花瓣四首(其一)

是谁裁、轻冰一片,采莲莫便忘藕。

湘波一勺刚盛住,又学翠盘珠走。才入手。

恰便似、纤纤玉屧生来瘦。素丝万缕。

好织就相思,随他红叶,流出御街口。

琼瑶赠,曾出云罗小袖。幽香著袂如酒。

书中褪粉乾蝴蝶,和汝百年长寿。君信否。

君试问、梨霜梅雪谁长久。莲台稽首。

愿瓣瓣成花,花花结子,结子赛红豆。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