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阳亭送别

海滨寂寥地,送别何须频。

数上曲阳亭,自然愁旅人。

晴日排寒色,清光湛奫沦。

微风海上来,满目飞鱼鳞。

孤云去无所,野鸟鸣相驯。

信美非吾土,送目倦南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曲阳亭送别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细腻的自然描写。首句“海滨寂寥地,送别何须频”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寞的氛围,暗示了送别场景的特殊性,并且通过“何须频”表达了对频繁送别的厌烦或无奈。接着,“数上曲阳亭,自然愁旅人”进一步点明地点,同时通过“愁旅人”一词,直接揭示了送别时的哀愁情绪。

“晴日排寒色,清光湛奫沦”两句,诗人运用对比手法,以晴朗的日光照耀下的寒冷景象,反衬出内心的温暖与光明,同时也描绘了亭中清幽的环境。接下来,“微风海上来,满目飞鱼鳞”则将视线转向海面,微风轻拂,海面上波光粼粼,仿佛鱼鳞般闪烁,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离别时的思绪如波浪般起伏。

“孤云去无所,野鸟鸣相驯”两句,诗人通过孤云和野鸟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孤独感和自然界的和谐之美。孤云无处可去,象征着离别后的漂泊;野鸟相鸣,虽孤独却也找到了彼此的慰藉,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最后,“信美非吾土,送目倦南津”表达了诗人对异乡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虽然眼前之景美好,但并非自己的故土,送别后目光倦怠,对南边的渡口充满不舍与疲惫。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远方和故乡的深深眷恋。

收录诗词(1702)

刘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经学家、散文家。一作原甫,临江新喻荻斜(今属江西樟树)。庆历六年与弟刘攽同科进士,以大理评事通判蔡州,后官至集贤院学士。与梅尧臣、欧阳修交往较多。为人耿直,立朝敢言,为政有绩,出使有功。学识渊博,欧阳修说他“自六经百氏古今传记,下至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无所不通;其为文章尤敏赡”,与弟刘攽合称为北宋二刘,著有《公是集》

  • 字:原父
  • 生卒年:1019—1068

相关古诗词

寄贡弟

劲云翔空林,积雨荒茂草。

哀鸣闻离兽,惊栖见羁鸟。

时逝运自颓,物壮势还老。

感至境寥怆,悲来色枯槁。

玩此岂有极,辨之苦不早。

如何复伤别,咫尺成远道。

形式: 古风

和弟自京师来

四海无风涛,五年再相逢。

会合如此难,况我罹百凶。

悲端素填膺,触事泪满胸。

欲言不能语,岂知涕所从。

良久得仰视,恍忽如梦中。

非复平昔游,岂复平昔容。

危生若霜叶,懔懔待烈风。

不有亲戚欢,其如忧患攻。

破啼强为笑,意气徒衰翁。

慰尔友于情,急难义所隆。

形式: 古风

送秦州通判陆学

秦地天下险,秦兵天下强。

曩在景祐末,叛国正陆梁。

渡河窥中原,不见飞鸟翔。

汉将虽城守,覆没犹相望。

时秦独高枕,毫发无所伤。

岂惟形势然,固亦任使良。

近者敌已弱,旄头灭无光。

尚须得猛士,分命修封疆。

陆子吴中贤,英英富文章。

作人易感激,遇事殊轩昂。

旧知军中乐,复爱边地凉。

不忍京尘间,著书鬓毛苍。

拜疏如终军,请缨督群羌。

大笑朱买臣,衣锦怜故乡。

旌旗导前车,丝竹呜后房。

指呼百夫走,谈笑千里康。

虽云半刺史,其实专一方。

古来成功名,奇偶不可常。

得时或幸会,微贱升庙堂。

况君阅诗书,智策未易量。

协心得元帅,展意输所长。

朝廷酹勋阀,曾不矜银黄。

他日重见君,非复东观郎。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贡甫在京口阻潮未渡

向晦月消魄,楚涛为之衰。

坳堂无深涉,客子缓归期。

吟绕沙步阔,眺赏秋山奇。

大川涨南岛,落日明西垂。

登高既易赋,怀古岂难诗。

喟彼一带阻,积此三岁思。

何当命海若,利涉慰调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