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仲提举至游堂

妙喜寄针颖,大空浮海沤。

翛然一环堵,安住有至游。

内观如寒龟,无缚浪自囚。

外游如渴鹿,逐焰无时休。

安知至游处,不止亦不流。

广文来东南,持节十四州。

江海见函丈,云林入衣裘。

平生山水国,不满一转眸。

高堂坐隐几,笑遣车下牛。

虚檐白日静,顾眄九极周。

是中有至乐,可以忘春秋。

却来观世梦,聊复忧人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题为《吴正仲提举至游堂》。诗中描绘了对“至游”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与感悟,通过对比内外世界的不同状态,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首句“妙喜寄针颖,大空浮海沤”,以“妙喜”和“大空”为引子,暗示了内心的喜悦与宇宙的广阔,将个人的情感与宏大的自然景象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接着,“翛然一环堵,安住有至游”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内心的平静与对外在世界的超越。这里的“环堵”象征着有限的空间,而“至游”则代表了心灵的自由与无限探索的可能性。

“内观如寒龟,无缚浪自囚;外游如渴鹿,逐焰无时休”通过寒龟与渴鹿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内心与外界的两种不同状态:内心如同寒龟,虽被束缚但保持平静;而对外界的追逐,则像渴鹿追逐火焰,永不停息,充满焦虑与不安。

“安知至游处,不止亦不流”则点明了真正的自由在于内心的平静与对外在世界的超越,这种自由既不是彻底的停止,也不是无止境的流动,而是两者之间的平衡。

接下来,诗人转向对友人的描述:“广文来东南,持节十四州。江海见函丈,云林入衣裘。”通过友人的旅行经历,展现了广阔的世界与丰富的自然景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自由自在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平生山水国,不满一转眸”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水世界的热爱,即使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色,也只是一瞬即逝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美的短暂而深刻的体验。

“高堂坐隐几,笑遣车下牛”描绘了友人在高堂之上,悠闲地坐着,轻松地对待生活中的琐事,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虚檐白日静,顾眄九极周”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宁静与内心的开阔,友人仿佛能俯瞰整个世界,心中充满了对宇宙的敬畏与理解。

最后,“是中有至乐,可以忘春秋”点明了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满足与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这种快乐足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

“却来观世梦,聊复忧人忧”则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与对他人忧虑的同情,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与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至游”这一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内心平静与对外在世界超越的追求,以及对友人自由生活的羡慕与向往。同时,诗中蕴含了对自然美、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与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697)

程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字:致道
  • 号:北山
  •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 生卒年:1078—1144

相关古诗词

和林德祖惠山诗一首

好山如幽士,胜绝不可攀。

往者天姥梦,长谣愁谪仙。

兹山出平野,秀特无株连。

招提倚云锦,森然见林峦。

幽寻无十里,正处闲忙间。

入门心目静,世累若可捐。

灵泉出土脉,汩汩无流难。

茶神瀹浮乳,方士沉馀丹。

我生猿鹤姿,颇有山水缘。

何时共清赏,杖屦穷崖巅。

形式: 古风

用德祖韵送毛彦时二首(其一)

往者玉楼客,栖迟感秋蓬。

龙钟江海士,屑屑悲穷冬。

今我亦羁旅,号寒思祝融。

故乡邈千里,胡马长嘶风。

平生饮最少,亦复贤圣中。

其谁共谈笑,无乃志所同。

泮宫备文质,楩楠饰雕栊。

毛子亦好古,摛辞丽春工。

飘然适我愿,一舸来自东。

明时猎英奇,备问罗皋龙。

逢辰若公等,附凤云从龙。

遥知赋伐木,相望有梁鸿。

形式: 古风

用德祖韵送毛彦时二首(其二)

断港冰未泮,海风起蓬蓬。

君行亦良苦,浮家秋复冬。

故人一相遇,醉觉心形融。

道旧有深乐,班荆馀古风。

何当度杨子,起视东井中。

未应迫期会,促步佐一同。

况当万灯燃,流光煖疏栊。

胡为即言别,系书凭鸟工。

空令千里月,团团出天东。

解舟动栖禽,破晓啼匆匆。

酒阑城西道,已失衔烛龙。

振衣一回首,瞥去如惊鸿。

形式: 古风

为宜兴郑主簿赋寓轩一首

物生太空中,巨细同一寓。

机缄固有待,舟壑本无住。

二仪立毫尘,万化失朝暮。

要之傥来寄,正自堕形数。

滔滔人间世,俯仰若泡露。

浮游皆适然,蚊睫漫来去。

着身方丈室,聊作槁梧据。

了观诸幻境,内外绝欣恶。

须知五蕴山,今我聊托附。

回头主人翁,妙住了无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