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缭池剩欲开花径,傍舍先须作草堂。
雨后不妨频检校,客来留得共徜徉。
故园怪我归何晚,避地输君乐未央。
待得功成方卜筑,岂如强健享风光。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开篇“缭池剩欲开花径,傍舍先须作草堂”写出了诗人对于未来的居所有着细腻的规划,希望在一片尚未开放的水塘旁建造一条花径,以及在邻近的屋舍之前先搭建一个简易的草堂。这样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也透露出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接着“雨后不妨频检校,客来留得共徜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可能到来的朋友的款待之意。这里的“雨后”常常象征着一切尘埃落定之后的清新状态,而“频检校”则意味着对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客来留得共徜徉”也表明了诗人对于社交生活的期待,希望能够与朋友共同享受那些美好的瞬间。
然而,诗中的“故园怪我归何晚,避地输君乐未央”却透露出一丝对过去的眷恋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似乎在反思自己为何迟迟未能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而“避地输君乐未央”则表达了一种对于逃离现实世界,寻找心灵栖息之地的渴望,以及对那种乐趣的无限延续的期待。
最后,“待得功成方卜筑,岂如强健享风光”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要等到事业有所成就后,再去考虑自己的居住环境。而“岂如强健享风光”则是对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够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尽情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份风光。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于未来生活的规划与憧憬,以及他对于过去的眷恋和现实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然、友谊以及健康生活的珍视。
不详
晚年自称芦川老隐。芦川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嵩口镇月洲村人)。历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入李纲麾下,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曾赋《贺新郎》词赠李纲,后秦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尔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乡,卒年约七十,归葬闽之螺山。与张孝祥一起号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
莫叹交游晚,相期岁月深。
秋来初识面,老去要知心。
灯火须更仆,杯盘取自斟。
平生王霸术,袖手有微吟。
北客多流落,东村更寂寥。
肯同清夜梦,不待故人招。
月挂荒园竹,霜飞独木桥。
听鸡休起舞,且共论天骄。
乱后今谁在,年来事可伤。
云深怀故里,春老尚他乡。
宁复论秦过,终当作楚狂。
维舟短篱下,聊学捕鱼郎。
无端流落迫残年,三十南山访老禅。
未契安心了难觅,不如同世且随缘。
频移竹几负寒日,旋拾松梢炊晚烟。
珍重孤云出山去,东西南北一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