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喻诗五首(其一)幻诗

挥霍变三有,恍惚随六尘。

兰园种五果,雕案出八珍。

对见不可信,熟视事非真。

空生四岳想,徒劳七识神。

著幻是幻者,知幻非幻人。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通过精巧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对世间万物虚幻本质的深刻洞察。开篇“挥霍变三有”,即是指世事无常,变化莫测,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都在不断地更迭更新之中。接着,“恍惚随六尘”则形象地表达了人心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对应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中的迷茫和困惑。

“兰园种五果,雕案出八珍”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富饶的画面,其中“兰园”象征着高洁与幽静,“五果”则代表了丰收与多福;“雕案”指的是精致的艺术品,“八珍”则是对珍贵物品的概括。这些意象通过对比和排列,强调了世间繁华背后的虚幻性。

“对见不可信,熟视事非真”两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看法,即表面的光鲜与真相往往不符,需要深入观察才能洞悉其真伪。紧接着,“空生四岳想,徒劳七识神”则是对人类企图以智慧和努力去认识或掌握自然界(如“四岳”,即中国古代所称的五岳中的四座)和宇宙之谜(“七识”可能指的是佛教中人的七种认知方式)的无奈与徒劳。

最后,“著幻是幻者,知幻非幻人”揭示了诗人对于虚幻世界的深刻认识。其中,“著幻”即是沉迷于幻想之中的人,而“知幻非幻人”则是指那些能够看透世间幻象、不为其所动的人。这两句强调了对现实的清醒认知与超脱。

整首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精美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禅意境界。

收录诗词(93)

萧衍(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练儿。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南梁建立。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 字:叔达
  • 籍贯: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
  • 生卒年:464年-549年

相关古诗词

十喻诗五首(其二)如炎诗

乱念瞩长原,例见望遥?。逶迤似江汉,泛滥若沧溟。

金波扬素沫,银浪翻绿萍。

远思如可取,近至了无形。

热缘热惚逼,渴爱渴心生。

形式: 古风

十喻诗五首(其三)灵空诗

物情异所异,世心同所同。

状如薪遇火,亦似草行风。

迷惑三界里,颠倒六趣中。

五爱性洞远,十相法灵冲。

皆从妄所妄,无非空对空。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十喻诗五首(其五)梦诗

甘寝随四坐,盖睡依五众。

违从竞分诤,美恶相戏弄。

出家为上首,入仕作梁栋。

色已非真实,闻见皆灵洞。

长眼出长夜,大觉和大梦。

形式: 古风 押[送]韵

上云乐七首(其一)凤台曲

凤台上。两悠悠。云之际。神光朝天极。华盖遏延州。

羽衣昱耀。春吹去复留。

形式: 乐府曲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