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故址

古祠仍旧在东隅,一读残碑却起予。

五典旧闻从舜代,三仁终古见殷墟。

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

空有行人知往事,暮云芳草共踌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南园故址》由明代诗人黎延祖所作,通过对古祠与残碑的描绘,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追思。

首联“古祠仍旧在东隅,一读残碑却起予”,开篇即点出主题,古祠虽历经岁月沧桑仍屹立不倒,而残破的碑文却能激起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古祠的稳固与残碑的脆弱形成鲜明对照,暗示历史的痕迹虽已斑驳,但其承载的意义依然深刻。

颔联“五典旧闻从舜代,三仁终古见殷墟”,进一步将思绪拉回历史深处。五典,指古代的五种经典文献;三仁,指殷商时期的三位贤臣。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圣贤事迹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延续性和深远影响。

颈联“鱼须学士悲埋骨,马革忠魂痛绝裾”,运用了两个典故来深化情感表达。鱼须学士,可能是指汉代的学者或文人,此处借以表达对古代文人的哀悼之情;马革忠魂,则源自“马革裹尸”这一成语,形容英勇牺牲的将士。这两句通过描述历史人物的命运,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崇敬和惋惜。

尾联“空有行人知往事,暮云芳草共踌躇”,收束全诗,以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思考结束。行人在古迹前徘徊,感叹着过往的辉煌与现在的寂寥,暮云与芳草共同见证了这份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流逝。这句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也暗含了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让人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南园故址》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历史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遗迹的深情凝视与深邃思考,既是对过往的缅怀,也是对时间流转的感慨。

收录诗词(42)

黎延祖(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壬辰寄谢陈伯玑先生选刻忠悯遗诗

古道谁于今日然,碑阴硕友记吾先。

交因陈实生前重,书识扬雄死后传。

恨魄犹随南诏鸟,吟魂应慰北邙烟。

鹠鹂感激知何用,四壁无藏自可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得徐巨源先生书却寄

持书涕湿却难开,莫道先生天下才。

鱼树鸟泉知去处,松云人路想归来。

死生交至存今日,痛哭又成独上台。

犹许故人为立传,不曾索米向蒿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得陈士业先生书却寄

十年瞻望虎头城,剑气狼烟暝未明。

父党犹存能问讯,江西不远却难行。

开书泪满高僧衲,频梦怜深孺子情。

遥想旧时梁下榻,悲凉相对话平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得陈元水先生书却寄

十年音问尚茫茫,惊鹤遥传在建阳。

忽见虎头城有信,因悲马革事重伤。

循陔瞻望嗟何及,履石存心忆每狂。

闻道家山憔悴尽,须眉争似旧时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