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滩

群山夹江流,其形如囊橐。

缅想太古前,神功劳斧削。

直下塞坤维,高空插冥漠。

崩浪屡洄漩,层峦迭参错。

罨画象楼台,岧峣类城郭。

翠含青黛光,白者为粉垩。

沿回路已穷,侧转忽开拓。

烟际见渔舟,遥遥一秋箨。

涉险却恬嬉,胜赏反惊愕。

浑似逢异书,披览得约略。

行行止三舍,樵爨倚山脚。

方音闻鹧鸪,暝色下猱玃。

汹汹怒涛哀,凫凫山泉弱。

兴来抽短毫,庶几慰飘泊。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茅滩的壮丽景色,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间的雄浑与秀美。诗人通过比喻,将群山比作巨大的囊橐,赞美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山势直下,高入云霄,波涛汹涌,层峦叠嶂,犹如画卷中的楼阁城郭,色彩斑斓。诗人行走在蜿蜒的小路上,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体验到了从险峻到开阔的转变,渔舟点点,增添了宁静的意趣。

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情由最初的惊叹变为平静,仿佛读到一本奇异的书,领略了大自然的奥秘。他在山脚下歇息,聆听当地方言,感受夜晚猿猴的活动,同时也能听到山泉潺潺和涛声汹汹,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诗人兴起提笔,试图以诗记录下这段旅程,以此慰藉自己的漂泊之感。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优美,充分体现了宋琬对自然风光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感悟。

收录诗词(255)

宋琬(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八大诗家之一。汉族。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 字:玉叔
  • 号:荔裳
  • 籍贯:莱阳(今属山东)
  • 生卒年:1614~1674

相关古诗词

捕鱼行

新滩之险天下无,瞿唐以东称畏途。

波涛壁立走雷电,下瞰疑是蛟龙都。

骤窥澒洞破心胆,坐观笭箵成欢娱。

渔人取鱼逐滩响,不劳乌鬼家家养。

年年巴蜀雪消时,千百为群鱼大上。

喷珠跋扈气成龙,触石惊跳力如象。

腾身争欲挟云飞,红鬐翠鬣翻银浪。

死生祸福只须臾,早见修鳞出罾网。

已困泥沙尾尚摇,半衔苇索头还抢。

宁论?鲤与鲦鲿,百钱贱买充糇粮。

不分流膏兼饲犬,可怜登俎共牴羊。

我行见此欲掩鼻,鲍鱼之肆古所伤。

落日回舟召亲友,吾侪幸脱鲸鲵口。

计日应尝丙穴鱼,为君满酌郫筒酒。

形式: 古风

新滩歌

江水远赴瞿唐门,建瓴而下势欲吞。

东过秭归峡逾逼,双崖突起如藩垣。

神龙在槛虎被缚,自然拿攫还腾奔。

巨石中央列戈戟,云霾雨蛰磐孤根。

潆洄未肯注东海,朝宗讵识天王尊。

天吴九首作窟宅,当年割据哀公孙。

老蛟昼号猿夜啸,估客万里伤心魂。

疑是共工怒,头触昆仑折天柱。

又似樊将军,毛发冲冠皆倒竖。

丛祠血食饱淫昏,开凿无人念神禹。

岸边林立黄头儿,负戴装囊半村女。

攀萝扪葛胜丁男,头上银钗已非古。

行旅纷纷学鱼贯,邻船隔舫更相唤。

一舟才过万人呼,沙头杂坐忘餐饭。

西来?艚去如箭,死丧之色人人面。

涛声断处即安澜,咫尺分明割乡县。

舟人酾酒妻孥喜,历尽惊湍观已止。

艰危莫漫数黄牛,鹿角狼头曹桧耳。

形式: 古风

戏题督邮争界石

何年攘臂此山头,风俗传闻两督邮。

蜀国至今悲杜宇,楚人终是恋鸿沟。

沧桑屡换身安属,朝市频更怒未休。

怪事荒唐君莫笑,古来党祸本清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天生桥歌

天台石梁百余丈,缥缈丹梯不可上。

匡庐瀑布垂云端,银河倒挂千岩间。

苎溪之水西北来,发源月窟何雄哉。

骊龙正睡老蛟蛰,何人鞭起生风雷。

雪山峨峨仆冰柱,冯夷怒击灵鼍鼓。

六鳌鼻额高崔巍,溅玉霏珠自吞吐。

虹桥横跨出天然,元气浑茫绝斤斧。

奔涛忽断咽不流,下穿双穴如咽喉。

须臾溃决势莫御,动摇林壑风飕飗。

万钧强弩齐注射,骅骝顿制金络头。

我来濯缨还洗耳,酌之不异中泠水。

猿啼虎啸车马绝,可怜汨没空山里。噫嘻乎!

古来贤士轗轲亦如此,必逢困厄声名起。

屈子《离骚》马迁《史》,不得其平应尔尔。

残月辉辉搅醉眠,犹觉泉声撼窗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