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县

晓行过如皋,草露凄已白。

井邑无人烟,原野有秋色。

缁褐两三人,牢落徒四壁。

似讶官军至,拱立衢路侧。

伊昔淮海陬,土俗勤稼穑。

潟卤尽桑麻,闾阎皆货殖。

及兹值兵燹,道路分荆棘。

十室九逃亡,一顾三叹息。

王师重拯乱,主将加隐恻。

戒吏剪蒿莱,分曹理盐筴。

眷眷恤疮痍,迟迟历阡陌。

上天合助顺,九土期载辟。

白首忝戎行,临风增感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经过如皋县时所见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后的荒凉与凋敝:田野无人烟,只有秋色凄凉;村庄破败,仅剩少数人居住。他惊讶于官军的到来,百姓们畏缩路边,表现出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中通过对比昔日如皋的繁荣景象——农耕繁忙,商业兴盛,与眼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战乱带来的破坏。诗人感慨万分,看到官军努力恢复秩序,主将体恤民生,剪除杂草,管理盐务,抚慰灾民,深感欣慰。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上天保佑国家安宁的期盼,以及自己身为军人,面对此情此景的深深感动和责任感。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战乱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和对和平重建的期待。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海安

淮海水为利,转运有常程。

积渠如积金,守防如守城。

近闻渠堤坏,水决剧建瓴。

我军赖神速,戮力障颓倾。

旧防幸已复,新备亦宜兴。

古人重举众,日费千金并。

尅敌务因粮,足边资力耕。

矧兹淮甸间,沃野富吴荆。

草莱日加辟,馈饟岁弥增。

勿使土遗力,坐令储偫赢。

东南力可舒,根本计非轻。

欲弘中兴业,斯事力当行。

陋儒无长算,触物有深情。

冉冉趋畏涂,戚戚慎宵征。

形式: 古风

烂泥洪

猛虎尚可搏,蛟龙亦易屠。

惟有烂泥洪,蚊虻天下无。

蚊觜甚蠍螫,虻声殷雷如。壮士不敢触。

触者无完肤。一齧使筋露,再齧令骨枯。

牛马齧尽死,矧兹氓者躯。

造物仁万类,稔此独奚需。

得非庶草蕃,变化剧蚍蜉。

譬如虮与虱,所贵日爬梳。

否则必滋蔓,蔓草苦难图。

我欲诉真宰,愤切拟包胥。

上帝必震怒,下令致天诛。

蓐收将中军,风伯为前驱。

一鼓清八极,斯丑谅安逋。

尔虻法必歼,尔洪理难潴。

听氓秉耒耨,庶草悉诛锄。

要令众蚋都,化为粳稻区。

作贡奉明祀,庶足报锱铢。

形式: 古风

泰州

吴陵古名邦,利尽扬州域。

旧城虽丘墟,新城如铁石。

昔为鱼盐聚,今为用武国。

地经百战馀,士耻一夫敌。

征人还旧乡,下马问亲戚。

蹢躅慨蒿藜,徘徊认阡陌。

桓桓霍将军,出入光百辟。

位重言益卑,功高志弥抑。

誓欲报仇雠,不肯怀第宅。

人羡过家荣,惊喜争太息。

白日照旌旗,闾里有颜色。

皓首《太玄经》,虽勤竟何益。

形式: 古风

听歌水调有感

江流清复清,江草接江亭。

何人歌《水调》,馀韵入青冥。

歌者不知苦,听者有馀情。

坐令离别客,白发镜中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