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看梨花柬别王淑士

与君期看盘螭花,忽漫乘风洞庭去。

洞庭十万梨花村,村村花发当湖曙。

石公山西龙渚湾,毛公坛下包山寺。

幽奇秀特天下无,临风绝叫何由寄。

生平小别无三月,相思累累动盈札。

自从升沉隔云泥,江波渺渺吴天阔。

别君三年一见君,简书催君行复发。

君不见城东岁暮雨窗西,两度幽怀不能说。

白门洵佳丽何如故山好,清游尚难同况乃。

期汗浩知君买山怀远志,笑我干时恋小草。

他年出处两茫茫,长使青山看人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所作的《洞庭看梨花柬别王淑士》。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洞庭湖畔观赏梨花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离别的不舍。

首句“与君期看盘螭花”,以“盘螭”比喻梨花,形象地描绘了梨花盛开的美丽景象,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场赏花之乐。接着,“忽漫乘风洞庭去”一句,通过想象中的乘风而去,营造出一种飘逸、自由的氛围,预示着即将与友人分别的伤感。

“洞庭十万梨花村,村村花发当湖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洞庭湖畔梨花盛开的壮观景象,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临近。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石公山西的龙渚湾、毛公坛下的包山寺,以及这里的自然景观之独特,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喜爱和留恋。

“生平小别无三月,相思累累动盈札”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内心的思念之情,用“累累”形容相思之深,用“盈札”形容书信之多,生动地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离别的痛苦。

“自从升沉隔云泥,江波渺渺吴天阔”两句,通过对比“升沉”(指地位的变化)与“云泥”(比喻高低),以及“江波”与“吴天”的广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境遇变化的感慨和对广阔世界的无奈。

“别君三年一见君,简书催君行复发”两句,点明了与友人分别的时间之久,以及再次相见的不易,突出了离别的沉重和对未来的期待。

“君不见城东岁暮雨窗西,两度幽怀不能说”两句,通过回忆过去与友人在城东共度的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无法言说的忧郁心情。

“白门洵佳丽何如故山好,清游尚难同况乃”两句,将友人的所在之地与自己的故乡进行比较,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与友人共同出游的渴望。

“期汗浩知君买山怀远志,笑我干时恋小草”两句,通过与友人关于未来规划的对话,表达了对友人追求远大理想的赞赏和对自己在世俗中挣扎的自嘲。

最后,“他年出处两茫茫,长使青山看人老”两句,以青山为喻,预示了未来岁月的漫长和两人命运的未知,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友情的永恒期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珍视和离别的哀愁,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李流芳作为明代文人的文学才华和情感深度。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盘螭山访觉如上人不遇

三年十月盘螭路,石脚纡回矮松树。

谁开绝凹香茅宇,四壁围丹门漾素。

重来春浓山正午,湖光欲曙花将暮。

两度寻僧僧不遇,小憩幽窗觉禅趣。

庭中残桃自送迎,湖面浮峰无去住。

君不见六浮山阁今非主,六浮居士居无处。

欲乞一单终馀年,坐对青山参活句。

形式: 古风

虎山踏月行示同游邹孟阳张鲁生

灵岩脚下斜桥路,一路横拖山水去。

秋风秋月几度来,风月关心旧游处。

穹窿欲尽湖山开,落日闪闪青烟来。

虎山桥头山色闇,明月迟我犹徘徊。

凭桥东望遮山立,明月正向遮山出。

遮山遮月不遮光,陆离宝气初离室。

须臾山尖露半弯,突兀捧出黄金盘。

四山苍然一水白,玉刻桥梁银作栏。

吁嗟乎张生昔年与汝桥上行,虎山十年月再明。

同游几人复谁在,乡月照我空多情。

吁嗟乎邹子,子今真见虎山矣,虎山烟月竟何似。

当年画出虎山时,桥上之人吾与汝。

子兮子兮奈此良夜何,矶头夜深风露多。

游人欲归残酒醒,试听中流踏月歌。

形式: 古风

西湖喜遇谭友夏赋赠

谁言谭郎貌似我,执手问人还似无。

寸心明白已如此,区区形似终模糊。

我昔知子因子诗,晓月残雪风鸣枝。

境清音寥意飘忽,虎井数篇犹可思。

吴江楚峤两辽阔,期子不来空岁月。

西湖烟水我为乡,岂知此中有谭郎。

十年相求始相得,停车下船各叹息。

歘然魂魄化为一,异者衣裳与巾舄。

城中兄弟情好偏,非我与子神不全。

两山红叶正相待,子诗我画交无嫌。

我家震泽梅花里,湖气花光三十里。

留子共度梅花时,且待春深上湘水。

形式: 古风

风雨吟

风风雨雨江头路,多少离人从此去。

欲将别泪寄黄溪,昨日黄溪在何处。

归帆一挂不可收,西泠桥边人倚楼。

独酌孤眠不成夜,又教风雨伴侬愁。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