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喜遇谭友夏赋赠

谁言谭郎貌似我,执手问人还似无。

寸心明白已如此,区区形似终模糊。

我昔知子因子诗,晓月残雪风鸣枝。

境清音寥意飘忽,虎井数篇犹可思。

吴江楚峤两辽阔,期子不来空岁月。

西湖烟水我为乡,岂知此中有谭郎。

十年相求始相得,停车下船各叹息。

歘然魂魄化为一,异者衣裳与巾舄。

城中兄弟情好偏,非我与子神不全。

两山红叶正相待,子诗我画交无嫌。

我家震泽梅花里,湖气花光三十里。

留子共度梅花时,且待春深上湘水。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流芳在西湖偶遇好友谭友夏后所作的赠诗。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谭友夏才情的赞赏。

首句“谁言谭郎貌似我,执手问人还似无”,以反问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谭友夏外貌与自己相似的惊讶,以及两人重逢时仿佛陌生人般的陌生感,营造了一种意外相遇的氛围。

接着,“寸心明白已如此,区区形似终模糊”两句,诗人转而从内心感受出发,强调了虽然外表相似,但心灵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形似终归模糊,唯有心相近。

“我昔知子因子诗,晓月残雪风鸣枝”描绘了诗人过去对谭友夏诗歌的了解,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两人情感的深厚,如同月夜、残雪、风中的树枝一样,虽历经风雨,却更加坚韧。

“境清音寥意飘忽,虎井数篇犹可思”进一步深化了对谭友夏诗歌艺术的欣赏,将他的作品比作清幽的环境、寥落的声音和飘忽的思绪,体现了其作品的独特魅力。

“吴江楚峤两辽阔,期子不来空岁月”表达了诗人对谭友夏未能如约而来的遗憾,同时也流露出对两人友谊的珍惜和期待。

“西湖烟水我为乡,岂知此中有谭郎”则点明了此次相遇的地点——西湖,以及诗人对谭友夏的意外惊喜,仿佛在熟悉的环境中遇到了久违的朋友。

“十年相求始相得,停车下船各叹息”描述了两人分别多年后的重逢,以及在重逢时的感慨和叹息,体现了深厚的情感纽带。

“歘然魂魄化为一,异者衣裳与巾舄”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两人精神上的融合,即使穿着不同,但彼此的灵魂已经融为一体。

“城中兄弟情好偏,非我与子神不全”强调了两人之间超越一般兄弟之情的特殊关系,表达了对彼此精神世界的完整性的认同。

“两山红叶正相待,子诗我画交无嫌”以自然景象作为比喻,象征着两人之间的和谐与默契,无论是谭友夏的诗还是李流芳的画,都无需担心对方的不理解或批评。

最后,“我家震泽梅花里,湖气花光三十里。留子共度梅花时,且待春深上湘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谭友夏共同度过美好时光的愿望,并约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再次相聚,体现了对友情的深厚期待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自然景色、艺术创作等方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谭友夏的深情厚谊,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376)

李流芳(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画家。一字茂宰,、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 字:长蘅
  • 号:檀园
  • 籍贯:六浮道
  • 生卒年:1575~1629

相关古诗词

风雨吟

风风雨雨江头路,多少离人从此去。

欲将别泪寄黄溪,昨日黄溪在何处。

归帆一挂不可收,西泠桥边人倚楼。

独酌孤眠不成夜,又教风雨伴侬愁。

形式: 古风

题画赠潘子方孺

吾闻泰山五大夫之松,干云碍日摩苍穹。

廿年奔走燕齐道,无由扣岳攀虬龙。

考之所闻及传记,此松不复仍秦封。

松寿千年亦常耳,况此神物间气钟。

帝王褒崇万灵护,不天斤斧谁能穷。

树犹如此人则那,长生久视安可逢。

吁嗟乎,潘子与汝同庚吾先汝,相看同是知非翁。

弱冠论文今老矣,当年意气凌云霄,不贵不去真可耻。

四十九年成一往,百年彊半能馀几。

儗将末后见先师,莫漫随流称荡子。

君不见此五松图,意长楮短可奈何。

干云碍日空想像,横柯接叶聊婆娑。

吾侪屈折亦如此,岁寒自保应无他。

形式: 古风

送汪君彦同项不损燕游兼呈不损

汪生昨自欈李还,忽然向我谭长安。

自言指日长安去,及此春深花事阑。

嗟乎汪生何太迂,少年不肯守床帏,因人远役将何为。

我是长安旧游人,三年一度长安春。

如今怕说长安道,送子忽忽伤心魂。

长安城中有何好,惟有十丈西风尘。

人畜粪土相和匀,此物由来无世情。

贵人逢之亦入唇,其味不减庖厨珍。

别有高梁桥下水,柳色一湾尘似洗。

从此沿流向玉泉,湖山亦有江南意,充君画本差可耳。

君不闻京师画工如布粟,闽中吴彬推老宿。

前年供御不称旨,褫衣受挞真?畜。

此事下贱不可为,君但自娱勿干禄。

吾友重瞳之孙气食牛,万金散尽图千秋。

一朝掉头出门去,为我问之何所求。

君应朝夕进苦口,勉之闭门发策勿妄侈交游。

形式: 古风

江南春二首(其一)

锦绷簇簇东园笋,宿雨初收池面静。

柳条欲织画檐丝,花枝为写疏帘影。

寒食风来山店冷,辘轳声杳胭脂井。

山前日暮鸟衔巾,绣陌香泥闇曲尘。

莺声迟,花信急,裛露穿花罗袖湿。

常恐春归欢不及,飞红尽处千林碧。

不见花洲旧吴邑,洲上要离冢犹立。

杨花满洲生绿萍,百年易度胡营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