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饱岭

人寿无百年,能得几饥饱。

髀肉方待生,皤然发先老。

此岭谁所名,名之非臆造。

我佛崇慈悲,众生有同抱。

知尔尘中来,怜尔色枯槁。

香厨一粒供,九地共除恼。

况以真实义,随缘具栲栳。

雨露有大滋,生机发春草。

我行如倦马,意亦属刍稿。

斋钟犹未鸣,赴食尚云早。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名为《饥饱岭》,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诗中描绘了对人生短暂与物质欲望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众生共有的苦难与慈悲的关怀。

首句“人寿无百年,能得几饥饱”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短暂与生活的艰辛,表达了对生命有限和物质匮乏的感慨。接着,“髀肉方待生,皤然发先老”两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描述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变化和生命的衰老,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脆弱。

“此岭谁所名,名之非臆造”则引出对“饥饱岭”的命名,暗示了这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山岭,更是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的挣扎与追求。接下来,“我佛崇慈悲,众生有同抱”表达了对佛教慈悲精神的推崇,认为所有生命都应得到关爱和尊重。

“知尔尘中来,怜尔色枯槁”体现了诗人对众生苦难的理解与同情,他深知人们在尘世中的辛劳与疲惫。“香厨一粒供,九地共除恼”则展现了通过简单的施舍,可以为他人带来慰藉和解脱,体现了佛法中的“布施”精神。

“况以真实义,随缘具栲栳”进一步阐述了在日常生活中,应以真诚的态度面对一切,顺应自然规律,随缘而为。最后,“雨露有大滋,生机发春草”以自然界的现象比喻,说明了即使在艰难困苦中,生命的力量依然能够生长和复苏。

“我行如倦马,意亦属刍稿”表达了诗人自己如同疲倦的马,但内心仍怀有希望和期待。“斋钟犹未鸣,赴食尚云早”则以斋钟未鸣、早起赴食的情景,寓意着尽管生活忙碌,但心中仍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的短暂、物质的匮乏、生命的衰老、众生的苦难以及佛教慈悲精神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切关怀。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月夜坐海印池

空池但有竹柏影,初月窥人海东岭。

吾衣拖碧如远山,欲化云痕落千顷。

远山如鬟如画屏,薄烟染为荷叶青。

画屏一扇一鬟倚,春泉作佩风泠泠。

梵呗不鸣塔铃语,孤鹤飞来月方午。

定月不扰诸天眠,高鹤能令万象俯。

天花一拂层殿开,芙蓉捧出金银台。

明边虹影挂松树,暗中露气生莓苔。

斯时独客旷无住,身可栖瓢且浮去。

放歌溟渤五岳小,浴梦蓬莱万星曙。

寸心静得絪缊香,瘦猿斜睇西玉梁。

谁知空谷清钟夜,绝似人间暮雨凉。

形式: 古风

鹫峰烟霞馆二章(其一)

四监祠堂万木荣,纡随木势敞轩楹。

鸟巢黄有松花色,佛磬疏如滴水声。

远递乱篁遮别壑,倒吹云片上雕甍。

维摩信可毗耶住,不向空天问化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鹫峰烟霞馆二章(其二)

玉河在咫可湔裳,朱鸟垂西已倦翔。

眼送鱼龙归溟渤,心先风雨得清凉。

高栌尽作鸳鸯势,古草能为菡萏香。

留得六窗明月住,慧晖衣钵未全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五更赴朝阳洞雾不见日

太阴布空翳,四极交鼢缊。

独有鱼灯光,激射苍树根。

兹洞一瓮小,犄角东天门。

千年通道猿,避人每来蹲。

目摄珠蚌浮,引气潜吸吞。

遂使颅骨红,砺之成玉痕。

至今珊瑚梢,犹挂湘江魂。

繄我无仙缘,并靳煦妪恩。

返观得内朗,幸不心地昏。

中关一黍田,自有子午存。

侧耳闻雷辎,轴折疑无坤。

但馀北斗高,下揽群象昏。

元黄战郊野,古劫难递论。

历劫火不灭,乃见牟尼尊。

金乌翼已振,大块犹覆盆。

肯受冥漠风,坐吹元发髡。

去且饮醇酒,匿梦黄河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