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

老夫自从归南湖,两眼用处不敢虚。

对人岂暇作青白,尚乃懒阅灯前书。

只将看山并看水,山爱烟晴水风起。

今朝所向更出奇,极目阴云满空里。

千千百百巨石堆,一一十十猛兽来。

春涛忽捲大海动,晓阵渐压孤城摧。

当中一抹如龙卧,头角深藏鳞鬣大。

濛鸿杳渺却斜明,高乌争飞欲惊堕。

须臾变化疑有神,亿万里碧无点尘。

以知杰观我已得,模写讵肯烦他人。

归来为渠急挥扫,自笑粗狂乏新巧。

莫言云去没人知,处处是云云是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南湖后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开篇"老夫自从归南湖,两眼用处不敢虚"表明诗人退隐后,将目光专注于山水之间,不愿虚度光阴。"对人岂暇作青白,尚乃懒阅灯前书"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淡然,以及对书籍的兴趣已经减少,只愿沉浸在观赏自然美景中。

接着,"只将看山并看水,山爱烟晴水风起"写出了诗人对山水之美的喜爱和赞叹,山中的云雾变幻,水中的波澜生动,都让诗人心旷神怡。"今朝所向更出奇,极目阴云满空里"则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仿佛可以望到天边。

随后,"千千百百巨石堆,一一十十猛兽来"用夸张的手法形容了山石与野兽的壮观场景,而"春涛忽捲大海动,晓阵渐压孤城摧"则以春潮激荡和晨雾笼罩来比喻自然界的力量强大。

诗人接着写道:"当中一抹如龙卧,头角深藏鳞鬣大。濛鸿杳渺却斜明,高乌争飞欲惊堕"。这里用龙的形象来描绘山势之雄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对自然界力量的敬畏。

接着是"须臾变化疑有神,亿万里碧无点尘",表达了时间流转与景物变迁中似乎蕴含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以及诗人对清净天地的赞美。

最后,"以知杰观我已得,模写讵肯烦他人。归来为渠急挥扫,自笑粗狂乏新巧。莫言云去没人知,处处是云云是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体悟的满足,不愿再向外界求证,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自嘲与谦逊,以及对云、自然之美的无尽赞叹。

这首诗语言流畅,想象丰富,通过描写山水景观,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和超脱。

收录诗词(1136)

张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南宋文学家,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号:约斋
  •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 生卒年:1153—1221?

相关古诗词

看涧水自警

昔往灵隐山,寺前贪看水。

木阴鉴晖彩,泓渟绝尘滓。

游鯈惯饼饵,敲栏聚如蚁。

坐玩岂不佳,直须波浪起。

开闸放三板,惊雷奔壑底。

如油石上苔,老淀光瀰瀰。

衣裳任溅洒,轻飙飒盈耳。

归来尚入梦,睡觉思未已。

累年罕游山,深居远廛市。

林卉渐丛茂,穷幽并馀美。

疏涧弥百寻,萦纡带蘋芷。

因风作微澜,绿皱偏可喜。

有时日向晚,湾处閒徙倚。

簟纹靴縠皴,风平一齐止。

琉璃莹不动,最爱中间里。

拟将拄杖探,恐破难整理。

拟将瓦砾投,恐涴难揩洗。

夹岸桃树影,迎望青迤逦。

飞禽既归宿,独留老居士。

足痹未忍去,更欲置床几。

长绳系羲轮,不容落西汜。

倏思家中景,非同借来比。已?閒到老,从老閒至死。

自此晴便看,其看岂涯涘。

冥然心有语,功父吾戒尔。

操行益孤高,谨终当似始。

灵襟永虚洁,内外非二体。

行住坐卧处,泥渠亦清泚。

免令水有言,人污贻我耻。

形式: 古风

秋日夙兴

晨起浴倍佳,爽疏洞肤发。

灵芜郁宝鼎,清忱睇天阙。

三十六帝座,一一神远谒。

旋瞻云始盈,洒雨向飘忽。

馀霏集栏庑,林翠忻荫樾。

高枝闪稀星,万叶被湿月。吟喁蛬?辈,草际竞窸窣。

观生物我齐,岂计辨与讷。

羲车唱群动,静思苦易歇。

摩挲山头石,汝相筋称骨。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秋风

秋风本自佳,岂直令人悲。

连宵天上送好月,我病偶失登楼时。

长安城中少人咏,风月似厌空相随。

凌晨吹云满虚际,却向山头移雨至。

老夫识破不生愁,黄叶阶前从委地。

人生三万六千日,何苦区区论得失。

定将印绶弃掷归南湖,秋风与我还相娱。

形式: 古风

秋夜

人间睡正浓,月到修髯底。

三伏凛如秋,蒙头思衲被。

形式: 五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