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罗观光所藏李仲宾墨竹

以笔写竹如写字,何独钟王擅能事。

同是蒙恬一管笔,老手变化自然异。

胸中渭川有千亩,咄嗟办此箨龙易。

竹叶竹枝竹本根,方寸中藏竹天地。

幼年癖好此亦颇,万卷书右竹图左。

妄希眉山苏谪仙,拟学湖州文与可。

眉山一枝或两枝,湖州千朵复万朵。

李侯有之以似之,袖手独观谁识我。

形式: 古风

翻译

以笔描绘竹如同写字,为何唯独钟王技艺超群。
同样使用蒙恬的毛笔,老练的手法下竹子形态各异。
心中藏着千亩渭川的翠竹,轻易就能画出这青龙般的作品。
竹叶、竹枝和竹根,都在方寸之间展现出天地的广阔。
自小就对竹子情有独钟,书卷旁常有竹子的图画。
妄想成为眉山的苏轼,也想效仿湖州的文同。
眉山的竹子或许只有一两枝,湖州的则繁多如花海。
李侯拥有这样的才华,却独自欣赏,谁能真正理解他呢?

注释

笔:毛笔。
钟王:指钟繇和王羲之,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蒙恬:秦朝名将,这里代指书法技巧。
变化:指书法艺术的多样性。
渭川:古代河流名,象征丰富的自然美。
箨龙:竹子的别称,比喻竹子的优美形态。
万卷书:形容读书很多。
眉山:地名,苏轼故乡。
湖州:地名,文同故乡,以产纸著名。
李侯:泛指有才华的人。
袖手:比喻不参与,独自欣赏。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题罗观光所藏李仲宾墨竹》。诗中作者以深厚的书画知识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展开了对画家笔下之竹的鉴赏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首句“以笔写竹如写字”表明诗人对于画竹艺术的高超评价,将其比作于书法中的笔势运用,这不仅体现了画家的技艺,更显露出作者对此领域的深刻理解。紧接着,“何独钟王擅能事”进一步强调了画家李仲宾在绘竹方面的卓越成就,如同古代的钟繇、王羲之在书法上的杰出表现。

第三句“同是蒙恬一管笔,老手变化自然异”则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画家蒙恬,以此来赞美李仲宾的作品虽出自相同的艺术传统,但因其技艺高超和个人风格而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胸中渭川有千亩,咄嗟办此箨龙易”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画竹所需才华与内涵的赞美。渭川即古代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曾居住的地方,象征着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而“咄嗟办此箨龙易”则形容李仲宾在画竹上所展现出的如同行云流水般自然而不费力的技艺。

接下来的几句“竹叶竹枝竹本根,方寸中藏竹天地。幼年癖好此亦颇,万卷书右竹图左”则是诗人对于画家笔下之竹的细腻描绘,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也透露出个人从小就对这种艺术形式有浓厚兴趣。

“妄希眉山苏谪仙,拟学湖州文与可”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代名士如苏轼(东坡)的敬仰,并希望能够效仿其文学成就和画艺造诣。同时,“眉山一枝或两枝,湖州千朵复万朵”则进一步描绘了李仲宾墨竹作品的繁盛与多样性。

最后,“李侯有之以似之,袖手独观谁识我”表达了诗人对于画家李仲宾技艺的高度认同,以及在欣赏这类艺术作品时所体会到的精神共鸣和孤独感。这里的“李侯”指的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李阳冰,他的书法被誉为“李侯体”,而诗人以此来赞美李仲宾墨竹之精妙。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中国绘画艺术尤其是笔墨竹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前代名士及艺术传统的尊重与向往。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题罗观光藏陈所翁墨竹

陈其姓,名曰容。称所翁,善画龙。

葛岭翘材酒杯客,不分虎,不凭熊。

晚节写此箨龙儿,真是老笔善藏锋。

我尝遥望识其貌,古面无髯双鬓蓬。

画龙撇竹匪二技,造化虽异机轴同。

竹即是龙龙即竹,鬼施神设非人工。

龙耶竹耶勿恼我,拓楼长啸万里天宇空。

形式: 古风

题苗经历耕野

士以仕为业,野处无所耕。

近世所大患,苟进颓厥声。

苏子佩六印,相国不为荣。

坐乏二顷田,此事误平生。

廓然天壤间,一犁早经营。

春夏刈麻麦,秋冬穫稻粳。

盖头有把茅,糊口有杯羹。

岂肯拾此去,垂涎公与卿。

不遇汤先主,伊葛亦何成。

聘顾不至三,宁为畎亩氓。

驷马高车间,一跌足可惊。

岂如牛背上,稳卧无攲倾。

调鼎与荷锄,心手自权衡。

我有一饱资,去就万事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题范阳祖泽士荣松斋

九天风雨岁寒频,十八公边夜读身。

气味菟□□□□,□朋梅竹可三人。

秦皇爱护加封爵,夏后栽培作社□。

可以书灯照吟榻,落毛扫石当茶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郎川纪胜图

维汝明父起宗父,古润尝僚佐农扈。

酾酒金山焦山寺,□马升州扬州府。

歌诗千百南北传,一别十年散还聚。

骎致五帙知天命,双鬓更无丝一缕。

昔贤相思即命驾,车而不笠莫敢侮。

汝明家在军都山,田十五顷清颍湾。

母及子孙六百指,仰事俯育身久閒。

大江之南雁北向,故人闻缀行台班。

合眼有时得相见,不过梦中空往还。

起宗籍籍□□史,□□易退仕如止。

桐川大邑当孔道,弦歌声□□□□。

断桥流水来者谁,两辔相逢各惊喜。

丹青惨澹绘为图,邃□幽穿知几里。

右军兰亭未足誇,摩诘辋川焉可拟。

紫阳洞天虚谷春,亦荷老笔为写真。

踰七望八盍早往,沧浪日濯冠缨尘。

二公妙龄挟才艺,往往见知今宰臣。

省□□□夕有命,再使尧舜风俗醇。

锦囊此轴且捲起,未可□□□鲙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