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苗经历耕野

士以仕为业,野处无所耕。

近世所大患,苟进颓厥声。

苏子佩六印,相国不为荣。

坐乏二顷田,此事误平生。

廓然天壤间,一犁早经营。

春夏刈麻麦,秋冬穫稻粳。

盖头有把茅,糊口有杯羹。

岂肯拾此去,垂涎公与卿。

不遇汤先主,伊葛亦何成。

聘顾不至三,宁为畎亩氓。

驷马高车间,一跌足可惊。

岂如牛背上,稳卧无攲倾。

调鼎与荷锄,心手自权衡。

我有一饱资,去就万事轻。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士人以做官为职业,在野外没有田地耕种。
现代社会最大的忧虑,是急于求进导致道德沦丧。
苏轼身佩六枚官印,但相国之位并未让他感到荣耀。
他因为缺少两顷田地,认为这耽误了他的一生。
他在天地之间开阔处,早早规划耕耘。
春夏割麻麦,秋冬收获稻谷。
屋顶有茅草遮蔽,生活有粗茶淡饭。
他怎肯为了高官厚禄,丧失本心。
若非遇到像刘备那样的明主,诸葛亮和伊尹又怎能成就伟业。
多次被拒于官场门外,他宁愿做个农夫。
即使是乘坐华丽的马车,也可能因一次跌倒而受惊。
哪比得上在牛背上安稳,无需担忧倾覆。
无论是调制菜肴还是扛锄劳作,心中自有取舍衡量。
我有足够的生活资本,对于去留之事看得很轻。

注释

士以仕为业:士人以做官为职业。
野处无所耕:在野外没有田地耕种。
苟进颓厥声:急于求进导致道德沦丧。
苏子佩六印:苏轼身佩六枚官印。
此事误平生:这耽误了他的一生。
一犁早经营:早早规划耕耘。
盖头有把茅:屋顶有茅草遮蔽。
岂肯拾此去:怎肯为了高官厚禄。
伊葛亦何成:诸葛亮和伊尹又怎能成就伟业。
宁为畎亩氓:宁愿做个农夫。
驷马高车间:乘坐华丽的马车。
岂如牛背上:哪比得上在牛背上。
调鼎与荷锄:调制菜肴或扛锄劳作。
去就万事轻:对于去留之事看得很轻。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题苗经历耕野》。从内容上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仕途生涯的不满。

"士以仕为业,野处无所耕。近世所大患,苟进颓厥声。"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士族为了功名而奔波于仕途生活的失望和批判,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自己对于田园生活的渴望。

"苏子佩六印,相国不为荣。坐乏二顷田,此事误平生。" 这里提到的“苏子”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人物,而“六印”则代表着高官厚禄,但诗人并不以此为荣,而且认为自己拥有几亩田地才是最重要的事。

接下来的“廓然天壤间,一犁早经营。春夏刈麻麦,秋冬穫稻粳。” 描述了诗人对于农事的熟悉和热爱,以及对农业劳动的尊重和珍视。

"盖头有把茅,糊口有杯羹。岂肯拾此去,垂涎公与卿。" 这里表达的是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追求,不愿意为了功名而放弃这种平淡的田园生活。

最后几句“不遇汤先主,伊葛亦何成。聘顾不至三,宁为畎亩氓。驷马高车间,一跌足可惊。岂如牛背上,稳卧无攲倾。” 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的伟大领袖的怀念,以及对那种稳重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充满了田园诗特有的淡雅和宁静,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题范阳祖泽士荣松斋

九天风雨岁寒频,十八公边夜读身。

气味菟□□□□,□朋梅竹可三人。

秦皇爱护加封爵,夏后栽培作社□。

可以书灯照吟榻,落毛扫石当茶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题郎川纪胜图

维汝明父起宗父,古润尝僚佐农扈。

酾酒金山焦山寺,□马升州扬州府。

歌诗千百南北传,一别十年散还聚。

骎致五帙知天命,双鬓更无丝一缕。

昔贤相思即命驾,车而不笠莫敢侮。

汝明家在军都山,田十五顷清颍湾。

母及子孙六百指,仰事俯育身久閒。

大江之南雁北向,故人闻缀行台班。

合眼有时得相见,不过梦中空往还。

起宗籍籍□□史,□□易退仕如止。

桐川大邑当孔道,弦歌声□□□□。

断桥流水来者谁,两辔相逢各惊喜。

丹青惨澹绘为图,邃□幽穿知几里。

右军兰亭未足誇,摩诘辋川焉可拟。

紫阳洞天虚谷春,亦荷老笔为写真。

踰七望八盍早往,沧浪日濯冠缨尘。

二公妙龄挟才艺,往往见知今宰臣。

省□□□夕有命,再使尧舜风俗醇。

锦囊此轴且捲起,未可□□□鲙莼。

形式: 古风

题郑提学孔明敬斋

恭惟方寸心,表里无将迎。

妍丑物不逃,宇宙大明镜。

时开复时阖,静定动亦定。

孰为磨且奁,尘垢敢吾竞。

徐步冲牙和,俨立章甫正。

威严修德容,戒惧毓景行。

典谟冠百王,首言钦恭敬。

慎寅与祗让,惴惴远机阱。

怠慢惟不敢,兹其所以圣。

三畏四勿传,孔颜曾思孟。

洛学至正叔,主一肃正命。

乾淳朱逮张,铭箴互规咏。

奥室鬼神临,寐枕雷霆迸。

凛若对庙祭,严于听军令。

古君子必尔,持身以莅政。

保家云仍长,理国彊以靓。

繄予幼不学,乃有东家郑。

一谨禦万邪,道涯自孤泳。

何当跻公堂,幽话听犀柄。

师授分所闻,庶尽人己性。

形式: 古风

题金君重像杂言

誉之不喜,诋之不怒。言无疾声,行无阔步。

青春日月儒冠误,拂袖沙河尘土路。

觅君不见今几年,庐山道士房中住。

不肥不瘦不精神,看尽鸢肩燕颔人。

宅为官屋骨为尘,似我翛然云水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