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寒

灯火宜冬杪,图书称夜长。

帘钩挂新月,窗纸漏飞霜。

酒醴惭孤宦,皮毛逐异乡。

谁知旧山下,梅艳满东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灯火在冬季的末尾最为适宜,书卷陪伴着漫长的夜晚。
窗帘上挂着新月,窗户纸上透出霜花的痕迹。
饮酒使我感到愧对孤独的官职,身在异乡只能忍受寒冷。
又有谁知道,在我故乡的老屋下,东墙边梅花正盛开。

注释

灯火:夜晚的照明。
宜:适宜。
冬杪:冬季的末尾。
图书:书籍。
称:适合。
夜长:夜晚漫长。
帘钩:窗帘上的挂钩。
挂:悬挂。
新月:刚刚升起的月亮。
窗纸:窗户纸。
漏:透出。
飞霜:飘落的霜花。
酒醴:美酒。
惭:感到惭愧。
孤宦:孤独的官员。
皮毛:身体。
逐:跟随。
异乡:他乡。
谁知:谁能想到。
旧山:故乡的山。
梅艳:梅花盛开。
满:遍布。
东墙:东面的墙。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冬日读书人的静谧画面。"灯火宜冬杪,图书称夜长"表达了在寒冷的冬天,点起灯火,伴随着书籍度过漫长的夜晚,这是读书人对知识渴望的一种体现,也反映出诗人独处时的宁静与自得。

"帘钩挂新月,窗纸漏飞霜"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室内外的景象相互辉映。新挂的帘钩上映着初升的月亮,而窗外的霜花透过窗纸若隐若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也寓意诗人心境的清冷与孤寂。

"酒醴惭孤宦,皮毛逐异乡"中,“酒醴”指的是供祭祀用的酒,诗人感到惭愧,是因为无法像往常那样享受酒食的美好,反而是“孤宦”,即独自一人在远方为官。同时,“皮毛逐异乡”则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和对异乡生活的不适应。

最后两句"谁知旧山下,梅艳满东墙"更显露出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在那熟悉的山下,梅花依然鲜艳如昔,而这景象只有诗人才会深切体会到。

整首诗通过对室内外景物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独自在寒冷冬夜里的孤寂情怀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收录诗词(863)

文同(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 字:与可
  • 号:笑笑居士
  • 籍贯: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绵阳市盐亭县)
  • 生卒年:1018~1079年

相关古诗词

沙堤行

金吾驰骑东复西,督兵万指平沙堤。

传言筑路拜新相,恐与九衢同一泥。

夜来上在蓬莱宿,手写姓名符梦卜。

连诏黄门下北扉,趣草赞辞登力牧。

平明剑佩罗东阁,大字满行书德业。

谒者长言告紫宸,感召一庭和气合。

上心喜曰予良弼,未谢急宣令直笔。

群吏迎归政事堂,指顾之间歌画一。

午漏初移催入马,宝带盘腰印垂胯。

归来冠盖烂盈门,异口同音贺太平。

形式: 古风

芳树

庭前有芳树,秾阴满轩碧。

莫惜更携酒,醉此青春色。

朝来见鶗鴂,飞鸣绕其侧。

光景不可留,徒遣君叹息。

形式: 乐府曲辞

芹叹

清霜入寒溪,水迹落一尺。

飞沙上芹叶,脆卷如燎炙。

孤根抱生意,春泽守遗沥。

愿奉野人荐,充君盘中实。

形式: 古风

苍溪山寺

正午风色高,遂泊苍溪县。

层崖抱林木,有寺藏葱茜。

出船步危磴,荫密颇萦转。

上到金仙家,缘空列台殿。

修篁挂悬溜,坐觉炎暑变。

老僧晓经论,言语何贯穿。

引我上高阁,阑干俯江面。

寥寥百里内,山水尽奇观。

谁谓羁旅中,所见皆所愿。

汀洲白鸟聚,井邑青烟散。

乐此暮忘归,疏钟起岩畔。

徙倚下松门,尚怪舟人唤。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