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六合阴沉一样云,行人白昼亦黄昏。
贪财吏似方山犬,逃命民如入峡猿。
典到琴书犹小事,卖抛田产更销魂。
先生明共霜台月,照彻茅檐几泪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景象。"六合阴沉一样云,行人白昼亦黄昏",通过对天气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压抑和晦暗的氛围,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混乱与人们的心情。
接着,诗人用鲜明的比喻批判了贪婪的官吏和逃命的人民。"贪财吏似方山犬"直指那些贪污成性的官员,他们如同猛兽一般,只顾着自己的利益,不顾人民的苦难。而"逃命民如入峡猿"则形象地描绘了人民在灾难中四处奔波,像猿猴一样地寻找生存之所。
诗人接着写道"典到琴书犹小事,卖抛田产更销魂"。这里的"典到"指的是官府征收财物,"琴书"则代表文化和精神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是文化娱乐也不复存在,因为人们已经无暇关心这些"小事"了。"卖抛田产更销魂"则表达了人民在灾难中的绝望,连最后的生存基础——土地也被迫出售,这种精神上的痛苦如同灵魂的丧失。
最后两句"先生明共霜台月,照彻茅檐几泪痕"中,诗人表达了对某位贤明之士的怀念。"霜台月"象征着清冷孤寂的月光,而"照彻茅檐"则意味着这种月光穿透了茅屋的屋檐,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悲凉。而"几泪痕"则暗示诗人在这清冷的月光下,回忆往事而留下的泪痕。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衬的手法,强烈地抒发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悲哀,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深切的怀念之情。
不详
衰年何用响铮铮,一错元来铸不成。
为役谁怜烛之武,浮言枉累铁元城。
铄金有口难从众,轑釜无羹枉怨兄。
一点红炉属君手,放教跃冶要分明。
一点兰膏数寸心,小窗伴我夜沈沈。
煖分青燄藜烟细,喜动红光花意深。
洞见苦心归典策,照残幽梦入寒衾。
他时富贵不相弃,移上长檠伴醉吟。
今人标致古心胸,吉士依归有涧松。
白发半头身欲鹤,苍髯千丈气如龙。
三年博士留韩愈,十载中郎老蔡邕。
根脚青原培植久,蓬莱行上最高峰。
试手东风第一杯,一番人物萃欧梅。
曳裙昔惮王门峻,振铎今逢孔席开。
送酒马军江上去,持书驿使陇头来。
斯文未坠重增气,燕饭犹胜愧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