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火令

画带愁时影,诗藏别后笺。朱楼人去绿阴圆。

剩有一双飞燕,占住旧秋千。

玉梦谁招得,银河但渺然。模糊心事十年前。

记得黄昏,记得藕花天。

记得酒醒时候,罗幌月如烟。

形式: 词牌: 喝火令

鉴赏

这首《喝火令》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词人的离愁别绪。首句“画带愁时影”,通过“画”与“愁”相融,暗示了画面中的情感色彩,可能是人物画像或壁上的画,承载着词人深深的哀愁。次句“诗藏别后笺”,进一步强调了文字中蕴含的离别之情,仿佛每一行诗句都隐藏着离别的痕迹。

“朱楼人去绿阴圆”描绘了空寂的场景,朱红色的楼阁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只剩下绿树成荫,显得格外冷清。“剩有一双飞燕,占住旧秋千”借飞燕之物,寓言了词人对过去的怀念,那曾经的欢乐时光似乎只有这对燕子还在记忆中盘旋。

下片“玉梦谁招得,银河但渺然”表达了词人对远方人的思念,如同梦境般遥不可及,银河浩渺,象征着难以跨越的距离。“模糊心事十年前”将思绪拉回到十年前,那时的心事如今已模糊不清,但仍然清晰记得那些美好的时光。

最后两句“记得黄昏,记得藕花天。记得酒醒时候,罗幌月如烟”,以黄昏、藕花、酒醒和朦胧月色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温馨而略带感伤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

整体来看,黄燮清在这首词中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回忆的穿插,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展现了词人在时空流转中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徵招.檐马

檐牙碎挂琉璃影,宫商为谁烦絮。

逼近绣窗棂,说西风来处。愁人眠正苦。

误听了、一铃微雨。细语铮摐,彩丝摇曳,嫩凉庭宇。

宵鼓静方长,黄昏后、支颐背灯凝伫。

好梦已难成,况秋声留住。开帘频看取。

只楼外、疏星三五。斗清响、几串玲珑,和竹梢残露。

形式: 词牌: 徵招

满江红.水仙王祠神弦曲

老去东坡,零落了、风流赛筵。

恕吾辈,疏狂礼节,重酌寒泉。

廿五条冰弹碎月,十三陵树长荒烟。

采黄花、人语冷香中,残翠边。神至矣,风满船。

神去矣,水连天。击空明一片,渔鼓吟舷。

睡起芙蓉窥镜里,日斜鸥鹭拜门前。

有小鬟、低唱棹歌来,秋渺然。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念奴娇.题诸子良嘉杲枣花帘学拍图

仙乎萧史,在湘纹影里,呼之欲出。

一树花阴清盖户,筛碎半窗凉月。

紫粉徐飘,红牙细按,风过檐铃叶。

隔墙声度,画楼残梦难觅。

我欲远跨蟾蜍,琼箫飞弄,吹破秋云碧。

去问广寒新乐府,洗尽人间筝笛。

玉宇天高,银河水迥,未许星槎入。

冰弦独语,古音空自怜惜。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兰陵王

晚天阔。秋意江城漏泄。

河桥路,憔悴绿杨,几点归鸦弄残叶。征衫大瘦绝。

弹铗。清游未歇。

凉阴袖,三四暮蝉,似向西风诉离别。平原控金埒。

看野草凄迷,疲马争啮。烟中楼阁云堆叠。

望远水无际,乱峰争暝,苍茫残照赴雉堞。

正搔首时节。凝结。乱愁积。算抑郁襟怀,筝柱能说。

黄昏泪洒青袍热。但玉尘捶碎,唾壶敲缺。

遥情千里,试寄与,雁外月。

形式: 词牌: 兰陵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