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水仙王祠神弦曲

老去东坡,零落了、风流赛筵。

恕吾辈,疏狂礼节,重酌寒泉。

廿五条冰弹碎月,十三陵树长荒烟。

采黄花、人语冷香中,残翠边。神至矣,风满船。

神去矣,水连天。击空明一片,渔鼓吟舷。

睡起芙蓉窥镜里,日斜鸥鹭拜门前。

有小鬟、低唱棹歌来,秋渺然。

形式: 词牌: 满江红

鉴赏

这首词以苏东坡晚年的形象为引,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富有哲理的画面。开篇“老去东坡,零落了、风流赛筵”,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接下来,“疏狂礼节,重酌寒泉”展现出词人洒脱不羁的性格,即使在冷寂之中,也依然自得其乐。

“廿五条冰弹碎月,十三陵树长荒烟”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冬夜月色下的荒凉景象,暗示历史遗迹的沧桑。词人沉浸在“采黄花、人语冷香中,残翠边”的宁静中,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进入下片,词人的情感由静转动,通过“神至矣,风满船”与“神去矣,水连天”的对比,表达出对超然境界的追求和失落。接着,“击空明一片,渔鼓吟舷”描绘出渔者的生活,寓言式地反映了人生的起伏不定。

结尾处,“睡起芙蓉窥镜里,日斜鸥鹭拜门前”,以自然景色收束,鸥鹭的形象象征着孤独与归宿。最后,词人被小鬟的棹歌声唤醒,整个画面笼罩在秋天的渺远氛围中,给人留下深沉的思索。

总的来说,这首《满江红·水仙王祠神弦曲》以苏东坡的典故为载体,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展现了词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题诸子良嘉杲枣花帘学拍图

仙乎萧史,在湘纹影里,呼之欲出。

一树花阴清盖户,筛碎半窗凉月。

紫粉徐飘,红牙细按,风过檐铃叶。

隔墙声度,画楼残梦难觅。

我欲远跨蟾蜍,琼箫飞弄,吹破秋云碧。

去问广寒新乐府,洗尽人间筝笛。

玉宇天高,银河水迥,未许星槎入。

冰弦独语,古音空自怜惜。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兰陵王

晚天阔。秋意江城漏泄。

河桥路,憔悴绿杨,几点归鸦弄残叶。征衫大瘦绝。

弹铗。清游未歇。

凉阴袖,三四暮蝉,似向西风诉离别。平原控金埒。

看野草凄迷,疲马争啮。烟中楼阁云堆叠。

望远水无际,乱峰争暝,苍茫残照赴雉堞。

正搔首时节。凝结。乱愁积。算抑郁襟怀,筝柱能说。

黄昏泪洒青袍热。但玉尘捶碎,唾壶敲缺。

遥情千里,试寄与,雁外月。

形式: 词牌: 兰陵王

齐天乐.七月既望,偕陈湘渔作敬、吴研仙廷燮兄莲舫西湖泛月

飘然颇有凌云气,长空乍收昏霭。

露湿衫边,星黏树隙,清得游人无奈。银河玉海。

怕今夜婵娟,等闲凉坏。

棹入西泠,水窗一半柳阴盖。

中流来去自在,洞箫吹断续,如听仙籁。

零碎飞萤,惺忪倦鹭,秋在红芙塘外。花枝细摆。

尽无数幽香,画船轻载。醉我烟波,五更归思懒。

形式: 词牌: 齐天乐

疏影.残菊

霜华似酒。向枝枝点染,芳艳酣透。

冷到篱根,倦倚窗前,苔痕一径铺厚。

寒蛩懒作伤心语,便蝶影、飞来都瘦。

卷画帘、尽日西风,分付秋魂消受。

记得餐英小摘,那人共徒倚,香满罗袖。

好梦如烟,别梦如云,又到苦寒时候。

谢娘已嫁吴娘病,只院落、夕阳依旧。

算可怜、不独黄花,说与雁鸿知否。

形式: 词牌: 疏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