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陈州田舍人留别(其五)

颁条京辅近吾君,政术高于召信臣。

道服日斜披鹤氅,药畦春暖步龙鳞。

归朝莫指三年调,化俗应苏一郡人。

愿作淮阳去思颂,与君刊石慰陈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皇帝颁布命令靠近我主,政绩超过古代贤臣召信臣。
身着道袍斜阳下漫步,如鹤展翅在药田间穿行。
归来不必提长久任职,你的治理能让全郡复苏。
我愿歌颂你的淮阳功绩,刻石铭记以抚慰百姓心声。

注释

颁条:皇帝颁布的命令。
京辅:京城附近。
吾君:我的君主。
政术:政治才能。
召信臣:古代贤臣。
道服:道士的服装。
鹤氅:像鹤羽般的道袍。
药畦:药田。
龙鳞:形容田地如龙鳞般整齐。
归朝:返回朝廷。
三年调:长期任职。
化俗:教化风俗。
苏:使……复苏。
淮阳:地名,这里代指治理的地方。
去思颂:离去时的赞美诗。
刊石:刻在石头上。
慰陈民:安慰和激励旧有的民众。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禹偁所作,名为《和陈州田舍人留别(其五)》。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理想政治境界的向往。

“颁条京辅近吾君”,开篇便设定了场景,指的是在京城附近颁布政令的君主,这里的“吾君”表达了诗人对于领导者的尊敬和亲切感。

“政术高于召信臣”,这一句强调了君主的政治手腕超越了历史上的召公、信陵君这般贤能之臣,体现了对君主能力的高度评价。

“道服日斜披鹤氅”,这里描绘了一幅仙风道骨的画面,“道服”指的是道教的服饰,“日斜”意味着太阳西斜,即接近黄昏之时,“披鹤氅”则是形容道士的长寿和仙气,暗示诗人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样的精神状态。

“药畦春暖步龙鳞”,这一句通过对药材种植的描述传达了春天温暖的气候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药畦”指的是种植草本植物的地方,“春暖”则表现出大自然的温煦,“步龙鳞”形容地面如同龙鳞般坚实,增添了一份神秘与美好。

“归朝莫指三年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的期盼,希望能够早日返回,并不愿意用时间去衡量这段离别的长短。

“化俗应苏一郡人”,这一句则展现了作者想要改变民风、使之文明进步的愿望,“化俗”指的是改善民众的习俗和文化,“应苏”意味着这样的变化应当是顺应自然而来的,而非强制性的,“一郡人”则表明诗人的关怀是普遍的人群。

“愿作淮阳去思颂”,这里诗人表达了想要前往淮阳,去追忆和赞美那里的景色与情感的愿望。

“与君刊石慰陈民”,最后一句则体现了诗人希望能够与友人共同在石头上刻下文字,以此来安慰那些生活在陈州的人们。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纪念,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上的慰藉。

总而言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理想政治境界的向往,表现了作者对友人深情的留别,以及希望能够实现文化教化、惠及民众的美好愿望。

收录诗词(670)

王禹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散文家。汉族,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 字:元之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 生卒年:954—1001

相关古诗词

和国子柳博士喜晴见赠

霖霪为害正忧农,昨日阴云散碧空。

泼剌退滩鱼失水,啁啾高树鸟知风。

洗开霁月婵娟色,放出秋花菡萏红。

劳寄新诗曲相贺,由来灾异系三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和郡僚题李中舍公署

树影池光映晓霞,绿杨阴下吏排衙。

闲拖屐齿妨横笋,静拂琴床有落花。

地脉暗分吴苑水,厨烟时煮洞庭茶。

青宫词客多闲暇,按曲飞觞待岁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夜长

后楼前閤互严更,年鬓侵人睡渐轻。

病眼已甘书册废,愁肠犹取酒杯倾。

风摇纸帐灯花碎,月照铜壶漏水清。

吟尽旧诗犹展转,百回移枕未天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官成武主簿作五首(其五)

释褐来成武,携家别故乡。

北堂微禄及,南亩旧田荒。

篱菊飞秋蝶,庭莎叫夜螀。

无人慰孤寂,窗月自凄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