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西风入丛竹,惨澹带秋阴。
惊起中坻雁,衡阳万里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题宗室大年画扇四首(其二)》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描绘西风吹过竹丛,带来秋日的凄清氛围,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萧瑟。"惨澹带秋阴"一句,形象地刻画了秋天的阴郁色调。接下来,诗人借"惊起中坻雁",寓言大雁因西风而惊飞,暗示了游子或思乡之情,因为大雁南飞常常被用来象征远方和思归。最后一句"衡阳万里心",进一步表达了对万里之外的衡阳(古代衡阳为南岳衡山所在地,常代指南方或故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寄托情感,富有深沉的秋意和浓厚的离愁。
不详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鸲之仍鹆之,尔名今是非。
人言不踰济,何事满苔矶。
柳动燕初来,波生雁将去。
惟有小崧高,苍苍自如故。
碧天无际日悠悠,风静沙平不见洲。
彭浪矶边亦如此,危峰独木系扁舟。
人生何事踏尘埃,閒处胸襟足自开。
不作终南养高价,小山幽桂好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