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东皋讲师(其一)

飞锡曾闻五台去,云间瑞相是耶非。

峨眉清现更奇绝,万里白头吾未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翻译

我曾听说有人乘着锡杖飞往五台山,那云端的吉祥景象是真的还是假的呢?
峨眉山的美景更是奇特绝伦,但我已经漂泊万里,白发苍苍,仍未回归故乡。

注释

飞锡:指僧人出行携带的锡杖,象征出家人的修行。
五台去:五台山,著名的佛教圣地。
云间瑞相:云端的吉祥景象,可能指佛光或圣迹。
峨眉:峨眉山,四川的名山,以秀美著称。
清现:清晰地显现。
奇绝:奇特而绝美。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白头:指年老。
吾未归:我还没有回家。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牟巘的作品,名为《赠东皋讲师(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佛法和高僧的敬仰,以及自己游历四方、未归家园的客旅生涯。

"飞锡曾闻五台去,云间瑞相是耶非。"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五台山佛教圣地的向往之情。"飞锡"指的是远行的僧侣,"五台"即著名的佛教圣地 五台山,"云间瑞相"则是对那里的美好风光和祥瑞气氛的一种描绘。诗人通过这种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那种精神寄托之地的无限向往。

"峨眉清现更奇绝,万里白头吾未归。"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峨眉山风光的赞美,以及个人生活状态的一种抒发。"峨眉清现"描绘了峨眉山清幽而又神秘的景象,而"更奇绝"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然之美的独特性。"万里白头"形容诗人自己旅行四方,历经沧桑,头发已白,但仍未能归家。这里的"白头"不仅是对年龄的一种写实,更有着一生的漂泊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生活时的感慨。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赠东皋讲师(其二)

东皋何事字无功,讲罢应知万法空。

时枕苕溪作归梦,临平一路藕花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赠罗竹山术者(其三)

靴纹纸帐稻畦衲,榾柮地垆煨芋供。

此是人间真富贵,莫将轻易许渠侬。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赠罗竹山术者(其一)

此君乃肯与人事,辩舌生风有竹山。

何似竹林惟痛饮,嗒然臧否两相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赠罗竹山术者(其二)

鱼须翠碧都抛却,重糈今居卜隐中。

门外有来能握粟,为渠满意说年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