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周子端设立的恻隐斋的深深感慨。首句“此心随感与天同”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慈悲与对世事的敏感,认为自己的情感与天地自然相通。接着,“念尔斯人水火中”描绘出诗人对身处困境之人如在水深火热中的同情。
“拯溺未能空下涕,救焚何以自成功”两句,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有拯救之心,但力量有限,无法仅仅通过眼泪就解决他人的危难,表达出无力感和自我反省。诗人认识到社会现实的残酷,“百年底事多残忍”,但他仍抱有希望,期待着世界能逐渐变得宽容和开放,“四海于今喜扩充”。
最后两句“将见运之于掌上,世间无物不春风”寓意深远,诗人相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的善良和公正终将战胜苦难,如同春风拂过大地,万物复苏,世间的一切都将沐浴在仁爱与和平之中。整首诗情感深沉,寄寓了诗人对社会进步和人性光辉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