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冯山所作的《送李才元待制二首(其二)》。诗中描绘了诗人冯山与友人李才元初次相遇时的场景,以及李才元即将离别之际,冯山对他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首句“为掾初逢幕府开”,点明了两人初次相遇的场合是在官府的幕府之中,暗示了两人身份的差异,同时也预示了他们之间关系的特殊性。
“便将清望属非才”一句,表达了冯山对李才元的评价,认为他虽然不是才华横溢之人,却有着清正的名声和高尚的品德,值得信赖和托付。
“重来门下经年后,始见天边促召回”两句,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李才元即将离开的情景。冯山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于看到了李才元被召回天边(可能是指朝廷或重要职位),表达了他对朋友即将离去的感慨和不舍。
“况有平生馀事业,此行高步脱风埃”两句,赞美了李才元的平生事业和此次出行的高远目标,暗示了他即将前往的地方或担任的职务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表达了冯山对李才元未来前景的期待和祝福。
“孤踪已作沟中断,休费工夫为剪裁”两句,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对李才元离去的伤感之情。冯山将自己比作“沟中之物”,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失落;同时,也劝慰李才元不必过于在意离别的细节,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冯山与李才元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朋友离别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真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