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日

吹鼓打笛农祷雨,都道小禾迟者乾。

高邙之田已如此,低洼晚稻难更看。

官司只怕放苗头,田里岂但糊口忧。

政在养民舜之政,损下益上非所求。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社会中农民对雨水的迫切需求以及官府与农民之间的关系。通过“吹鼓打笛农祷雨”,形象地展现了农民们在干旱时期对雨水的渴望,他们通过音乐和仪式来祈求降雨,希望缓解农田的旱情。

接着,“都道小禾迟者乾”一句点明了干旱对农作物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生长较慢的小麦或水稻,它们面临着因缺水而枯萎的风险。诗人进一步将视角扩展到不同地形的农田,指出高处的田地已经遭受严重干旱,而低洼地带的晚稻也难以幸免,暗示了干旱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官司只怕放苗头”这一句揭示了官府对于农业生产的态度,可能是指官府担心粮食歉收导致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可能采取措施以保障粮食供应。然而,“田里岂但糊口忧”则强调了农民面临的不仅仅是生存问题,还有更为深层的忧虑,即如何维持生计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最后,“政在养民舜之政,损下益上非所求”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的向往,认为政府应当以养民为根本,关注民生,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人或少数群体的利益。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仁政”的理念,即统治者应该以民众福祉为先,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治理,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中农民与自然环境、官府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们对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某些侧面及其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817)

韩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子仲,韩元吉之子。祖籍开封,南渡后隶籍信州上饶(今属江西)。从仕后不久即归,有诗名,著有《涧泉集》。淲清廉狷介,与同时知名诗人多有交游,并与赵蕃(章泉)并称“二泉”。著作历代书目未见著录。史弥远当国,罗致之,不为少屈。人品学问,俱有根柢,雅志绝俗,清苦自持,年甫五十即休官不仕。嘉定十七年,以时事惊心,作甲申秋三诗,得疾而卒,年六十六

  • 字:仲止
  • 号:涧泉
  • 生卒年:biāo)(1159—1224

相关古诗词

霜寒

冱寒日日霜如雪,地土缩高砖石裂。

板桥积厚滑难乾,林叶有同装玉屑。

朝来负暄殊不暖,过午欲晡冰更结。

无风亦觉气酸然,只是水边梅影别。

一冬既雷仍既雨,仅可得晴霜未绝。

家贫无人去拾柴,白屋何由生煖热。

且拥败絮莫出门,欲赋江梅诗转拙。

细思雨霜岂常霜,须见阳和变时节。

待他春色到人间,定自忘之都弗说。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七日大雪浙江亭访希之

江波沄沄山雪盛,寒雾不收潮风劲。

诗人与我把一杯,信道东南此为胜。

隔望遥知是剡中,坐看飘洒归空濛。

回首纷华车马外,西湖虽好此无雄。

形式: 古风

十五日夜月蚀闻差中舍正言监测清台

庆元三年中元日,是夜更馀惊月蚀。

须知秽巷亦喧呼,见说清台正推测。

昏昏已作赤朱红,闪闪犹成墨漆黑。

磨刀急斩虾蟆精,天眼光明无变色。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月溪清汎

不奈江浑复林热,长夏逃虚徒散发。

扁舟何许可追凉,安得佳人弄明月。

寻常浪饮苦匆匆,邂逅一游多汩汩。

日复日矣心转痴,牵强而来终勃窣。

琴堂有仙真好奇,簿书堆里清兴发。

我虽老倦亦轩然,相与听歌忘病暍。

中流滉瀁已苍茫,下濑回沿应荡淈。

山高影翻栖鹘巢,潭澄光射鸣鼍窟。

须臾斗柄插银潢,常娥俯濯淩波袜。

快呼天风驾云涛,弱水三万倏超忽。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