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

蔼蔼堂西十亩园,晚凉迎步绿阴繁。

共惊春去已多日,争看花开最后番。

未许狂风催烂熳,故将青幄强安存。

请公作意勤欢赏,趁取残红照酒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堂屋西边的十亩大花园,傍晚时分凉意中漫步其间,绿树成荫。
大家都惊讶春天已经过去许多天,争相欣赏即将凋谢的最后一波花朵。
还未允许狂风催促花朵过早凋零,所以特意用绿色的帐幕保护它们。
请先生用心享受这欢乐的赏花时光,趁着残留的红花映照在酒杯中。

注释

蔼蔼:形容树木茂盛或气氛和蔼。
堂西:堂屋西边。
绿阴繁:繁密的绿荫。
共惊:共同惊讶。
花开最后番:盛开的最后一波花。
未许:不允许。
烂熳:形容花朵盛开。
青幄:绿色的帐幕。
作意:用心。
残红:凋零的花朵。
酒樽:酒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所作的《同陈述古舍人观芍药》。诗人以十亩园中的芍药花为题材,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花朵盛开的最后一幕。"蔼蔼堂西十亩园"开篇点出环境的宁静与广阔,"晚凉迎步绿阴繁"则写出傍晚时分散步在浓密绿荫下的惬意。诗人感叹春光易逝,"共惊春去已多日",同时欣赏着花开的最后一茬,"争看花开最后番",表现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美的留恋。

"未许狂风催烂熳",诗人担心狂风会过早地摧残花朵的繁华,因此用心保护,"故将青幄强安存",用青布帐篷般的遮盖物来延长花期。最后一句"请公作意勤欢赏,趁取残红照酒樽",邀请朋友尽情欣赏这最后的美景,共享美酒,寓意要把握当下,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通过描绘芍药花的盛衰,寄寓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其二)

射策当年偶一时,对床夜雨失前期。

庐间还往无多地,梦里追寻亦自疑。

螭墨屡乾朝已久,囊封希上出犹迟。

茅檐半破松筠老,归念萧然欲语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后省初成直宿呈子瞻二首(其一)

掖垣初罢斧斤响,栋宇犹闻松桂香。

江海暂来俱野客,云霄并直愧华堂。

月明似与人烟远,风细微闻禁漏长。

谏草未成眠未稳,始知天上极清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回寄圣寿聪老

五年依止白莲社,百度追寻丈室游。

睡待磨茶长展转,病蒙煎药久迟留。

赞公夜宿诗仍作,巽老堂成记许求。

回首万缘俱一梦,故应此物未沉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守岁

岁云莫矣谁能守,唯有此心初不移。

宇宙随流任尔去,虚空对面即吾师。

三杯醉倒聊从俗,一点灵明欲语谁。

来日日新无限事,归根一笑彼安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