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清代诗人王式丹所作的《睢阳庙二首(其一)》。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对英雄气概的崇敬之情。
首句“曾披唐史传遗烈”,开篇即以“唐史”点明背景,暗示了诗中所赞颂的人物与唐代的历史紧密相连。这里的“遗烈”指的是历史上的英勇事迹,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过去英雄事迹的追忆与敬仰。
接着,“百战孤城迹不磨”描绘了一位英雄在孤城中历经百战,其英勇事迹至今仍历历在目,未曾被时间磨灭。这不仅赞扬了英雄的坚韧不拔,也暗示了其事迹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犄角力堪歼寇盗,殒身功已障山河”进一步描述了这位英雄的战斗能力与牺牲精神。他以智谋与勇气对抗敌人,不仅能够击溃敌军,甚至能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阻挡敌人的侵扰,保护国家与人民的安全。
“名先李郭悬青简,血并南雷染碧莎”则将这位英雄与历史上著名的将领李靖、郭子仪相提并论,同时用“青简”象征历史记载,强调其功绩已被载入史册;而“南雷”与“碧莎”则是借自然景象来比喻英雄的鲜血与高尚品德,形象地展示了英雄的牺牲与奉献。
最后,“此日楹间修一拜,阵云边月想悲歌”表达了诗人对英雄的缅怀之情。在今日,诗人于庙宇之间恭敬地行礼,想象着阵云边的明月下,英雄们曾经唱出的悲壮之歌。这一句不仅深化了对英雄的敬仰,也寄托了对英雄精神的传承与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深情地赞颂了一位英雄的英勇事迹与高尚品德,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深切缅怀与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