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芭蕉

僧窗谁与晤,有竹两三竿。

栽培费老手,方法传多端。

朝朝问无恙,暮暮愁其乾。

调护阅三载,今年遽彫残。

芭蕉虽小草,长大不作难。

一身菡萏然,万窍玲珑间。

满中贮春水,烈日何能干。

以兹阴凉叶,代彼青琅玕。

但恐质柔脆,不堪岁祁寒。

人生无牢强,当作如是观。

形式: 古风

翻译

僧人的窗前有谁来访,只有两三竿竹子相伴。
这些竹子出自老手精心培育,种植方法多样。
每天早晚都询问竹子是否安好,傍晚时分又担心它会干枯。
照料竹子已经三年,今年却突然显得凋零衰败。
虽然芭蕉看似小草,但它生长起来并不困难。
竹身犹如荷花般饱满,内部结构精巧如万窍玲珑。
竹内充满春水,即使烈日炎炎也无法晒干。
用这阴凉的竹叶,代替那青翠的美玉。
只是怕竹子质地脆弱,经不起严冬的寒冷。
人生没有坚固不变,应像看待竹子一样看待生活。

注释

僧窗:僧人的窗户。
晤:见面,拜访。
两三竿:两三棵竹子。
老手:经验丰富的园丁。
方法:种植技术。
无恙:安然无恙。
乾:干枯。
调护:照料,护理。
遽:突然。
菡萏:荷花。
玲珑:精致,小巧。
春水:春天的雨水。
琅玕:美玉。
质:质地。
岁祁寒:严冬的寒冷。
牢强:坚固,强壮。

鉴赏

这首诗名为《种芭蕉》,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诗中描绘了诗人对种植芭蕉的细致观察和感慨。他感叹竹子虽多,但无人陪伴僧人,而芭蕉虽小,却有顽强生命力,经过三年的精心照料,即使在烈日下也能保持水分。诗人将芭蕉比作阴凉的绿叶,希望能抵挡严寒,但也担忧其质地柔弱可能经不起岁月的考验。最后,诗人借芭蕉表达人生无常,应坚韧面对的观点,寓意深刻。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盘餐到野荠,曳杖闲挑根。

幽人此味熟,俗子谁知津。

微物经品题,便作席上珍。

形式: 古风

送秘丞罗庭扬将漕湖北

湖南八九州,海内清绝地。

与公白鸡年,接翼鸿雁使。

高堂亲八十,无复远游意。

奉承万事了,趋走三节至。

诏书引上殿,帝曰汝国器。

置之蓬莱山,身亦典中秘。

乖离如许久,会念差足慰。

胡为未暖席,归与不可制。

人生故乡乐,况揽澄清辔。

皇华遣使臣,光采宁有是。

红尘跨鞍马,老矣殊少味。

著鞭输公先,吾亦从此逝。

形式: 古风

郡中禁私酿严甚戏作

结交欢伯无他肠,小槽窃比顾建康。

此身忽堕禁酒国,何路得到无功乡。

官酤快甚夏酌水,斋酿惬于冬饮汤。

客来且复置是事,北焙荐碗春风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闻东湖荷花盛开未尝一游寄郑禹功

言登巾子山,天外入眼界。

呀然城之东,一鉴如许大。

得非所领州,其下临渤澥。

乃知湖浸阔,便觉井邑隘。

朝朝横乌纱,暮暮束韦带。

何曾官事了,秖使人意败。

径须水清泠,一洗胸芥蒂。

昨来放船好,如更宅爽垲。

四围纯浸山,碧玉乱石黛。

兼随郑广文,人境两疏快。

维扬几同僚,独喜此翁在。

只今万红妆,一一倚青盖。

柳阴闲画舫,荷叶绕公廨。

鬓丝禅榻上,句法出蔬菜。

因之双鲤鱼,慎勿欠诗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