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东湖荷花盛开未尝一游寄郑禹功

言登巾子山,天外入眼界。

呀然城之东,一鉴如许大。

得非所领州,其下临渤澥。

乃知湖浸阔,便觉井邑隘。

朝朝横乌纱,暮暮束韦带。

何曾官事了,秖使人意败。

径须水清泠,一洗胸芥蒂。

昨来放船好,如更宅爽垲。

四围纯浸山,碧玉乱石黛。

兼随郑广文,人境两疏快。

维扬几同僚,独喜此翁在。

只今万红妆,一一倚青盖。

柳阴闲画舫,荷叶绕公廨。

鬓丝禅榻上,句法出蔬菜。

因之双鲤鱼,慎勿欠诗债。

形式: 古风

翻译

登上巾子山,视野开阔至天边。
啊,城东如此开阔,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难道这是管辖的州府,下面就是渤海吗?
这才明白湖面广阔,城市显得狭小拥挤。
每天早晨戴乌纱帽,傍晚束起皮带。
何时才能官事了结,只让人感到心灰意冷。
应该去那清澈的水面,洗净心中的烦忧。
昨天放舟游玩甚好,如同住在清爽之地。
四周全是青山环绕,碧绿如玉,乱石点缀。
跟随郑广文,人与景都令人舒畅。
扬州的同事们,唯独喜欢这位老者在此。
如今众多美女如花,都倚靠在青翠的伞盖下。
柳荫下悠闲的画舫,荷花围绕着官署。
在禅床上梳理白发,诗思如蔬果清新。
借此机会,寄送双鲤鱼书信,切勿欠下诗债。

注释

巾子山:地名,可能指某座山。
眼界:视野。
城之东:城市的东部。
鉴:镜子。
渤澥:古时对渤海的称呼。
井邑:城镇。
乌纱:古代官员的帽子。
韦带:皮带。
官事了:官职上的事务结束。
胸芥蒂:心中的烦恼。
宅爽垲:住宅宽敞明亮。
碧玉:形容山色翠绿。
郑广文:可能是某位友人的名字。
疏快:疏朗愉快的感觉。
红妆:美女。
青盖:绿色的伞盖,代指女子。
公廨:官署。
禅榻:僧人打坐的床榻。
蔬菜:比喻清新自然的诗思。
双鲤鱼:古代书信的代称。
诗债:未还的诗作或诗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作品《闻东湖荷花盛开未尝一游寄郑禹功》。诗人通过描绘登巾子山所见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东湖荷花盛开的向往和对友人郑禹功的思念。他想象东湖的广阔,与自己日常官事的狭窄形成对比,流露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渴望。诗人希望借清水洗涤心中的不快,同时也赞赏郑禹功的隐逸生活,以及他在优美环境中创作诗句的才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画面感,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自然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香寂圃

陂陀茶山西,草树无空空。

呼儿锄其荒,花木乱栽种。

葩华以时折,芗泽得风送。

真成摩诘病,幻出天女供。

游人等蜂蝶,晴日竞喧哄。

灵坚不自持,玉陇纷一鬨。

谁知根尘间,境界极空洞。

诚能返其流,当见寂不动。

花飞已无踪,香过忽如梦。

于焉自闻闻,尔乃得大用。

形式: 古风

夏初示儿曹

鸟声四合阴扶疏,江湖散人拜赐初。

此君之子才堕地,一一文采如于菟。

相看又作故时面,乃是秋风箧中扇。

寸阴尺璧定何如,付与尔曹分贵贱。

形式: 古风

夏雨应祈呈桂帅二首(其二)

窗前有梧桐,报我以好雨。

不眠听疏滴,佳事想农圃。

苗根不须问,蔬甲已如许。

小簟六尺床,萧然睡亭午。

形式: 古风

夏雨应祈呈桂帅二首(其一)

山椒云气佳,林表雨声急。

元戎郊坰去,归骑旌旆湿。

老夫不能陪,凉傍竹窗入。

儿报夕阳明,环城碧簪立。

形式: 古风 押[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