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和一位官员归隐的画面。开篇“梁王修竹园,冠盖风尘喧”两句,通过对梁王修建竹园的情景,表现了人间的繁华与官场的喧嚣。但诗人的心已超然物外,他选择了一条不为人知的道路,“行人忽枉道,直进桃花源”,这正是借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的意境,表达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追求隐逸生活的心愿。
接着“稚子还羞出,惊妻倒闭门”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诗人进入桃花源后,稚子惊讶、妻子慌乱的情景,反映了一种天然无拘的生活状态。紧接着,“始闻传上命,定是赐中樽”表明诗人得知朝廷对他的赏识和恩赐,但他并不为之所动,依旧选择了归隐。
“野炉然树叶,山杯捧竹根”两句,更深入地描绘了诗人在自然界中的生活状态。他不再追求华丽的宴席,而是用简单的方式享受大自然赋予的一切。最后,“风池还更煖,寒谷遂长暄”和“未知稻粱雁,何时能报恩”,诗人在感叹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对恩泽的回报之心。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自然与简朴生活方式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