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

形式: 词牌: 西河

翻译

天下的事,试问苍天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八陵图》是谁献给君王的,这种已经凝结的愁绪还没有在我心中停止。少年的豪气总会化为尘埃,只留下白骨和黄色的芦苇。
怀恨千古,可是我已经年老了。东游时我曾经凭吊淮水。绣春台每登一次就擦一次眼泪。喝醉后归来,借着西风抚视自己的宝剑,江水涛水似乎也在鼓舞我的意志。
而如今我只能在野外的景色中徜徉,望着遥远的淮水,距离这里还有两千里。即使我有英雄壮志,又有谁可寄托呢!新近又听说胡人那边起了战争。抗击匈奴的张骞已经归来了吗?

注释

西河:词牌名。
三段一百四字,第一段六句四仄韵,第二段七句四仄韵,第三段五句五仄韵。
陵图:皇陵舆图。
北宋皇陵均在河南,这里用以代指中原失地。
结愁:难解的愁怀。
黄苇:枯黄的芦苇。
绣春台: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城内。
揾泪:揩拭眼泪。
揾:擦,揩。
长淮:即淮河。
英心:雄心。
谁寄:向谁倾吐。
胡尘:这里是指蒙古侵略军。
绝域:极远的地方。
张骞:西汉名将,汉中城固(今属陕西省)人,因功封博望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沧桑感和个人英雄末路的情怀。诗人以"天下事"开篇,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无奈与叹息。"问天怎忍如此"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上苍的质疑和不满,暗示着一种强烈的抗争情绪。

"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一句,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感慨。陵图即帝王陵墓,这里用"谁把"来表达诗人内心的疑问和迷茫,以及对往昔英杰之人何去何从的无尽思索。

接着,"少豪气概总成尘,空馀白骨黄苇"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荒凉与个人英雄气短。"少豪"指的是年轻时的壮志豪情,而今已化为尘土,"白骨黄苇"则是对逝去时代的无情描绘。

"千古恨,吾老矣"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年华已逾,英雄末路的无奈与悲凉。"东游曾吊淮水"一句,透露出诗人曾经在外游历,吊唁过往,而今又回到这片江山。

"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中,"绣春台"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象征性的场所,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伤之情。"一回揾泪"则是对过往的无尽怀念和悲痛。

接下来的"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则描绘了一种英雄末路的凄凉。诗人醉酒归来,手持长剑,倚靠着西风,心中仍然是对往昔壮志未酬的留恋。

最后两句"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表达了诗人现在已然退隐田园,望向那遥远的长淮河流,依旧有着对往昔壮志和广阔天地的无限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个人英雄气短的抒发,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勾勒出了一位英雄人物在末路之际,对历史与个人的深沉反思。

收录诗词(13)

王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再题华岳观

石坛流水共苍苔,青竹林间一径开。

可惜梨花飞已尽,前年游客始重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上方

松间清月佛前灯,庵在孤峰更上层。

犬吠一声秋意静,敲门时有夜归僧。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蒸]韵

山中早秋

苍茫山口月西沈,潇洒新秋院落深。

雨滴梧桐河汉淡,梦回犹记少年心。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山中夜闻风雨

空山清夜寒无寐,松桧摇声风雨高。

行尽江湖忘岩壑,犹疑绕屋尽波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