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

时清道合出尘埃,清苦为诗不杖媒。

今日桂枝平折得,几年春色并将来。

势扶九万风初极,名到三山花正开。

更有平人居蛰屋,还应为作一声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时逢清静大道显现于世,以清苦为诗无需借助他人
今日得以轻易折取桂花枝,数年春光似乎一并到来
权势如风扶摇直上九万里,名声传至三座仙山正值花开
更有平凡人居住在简陋小屋,或许会因我而引发雷鸣之声

注释

时清:清静的时代。
道合:大道相符。
尘埃:世俗纷扰。
清苦:清贫刻苦。
杖媒:借助媒介。
桂枝:象征高洁或功成名就。
平折:轻易取得。
春色:美好的时光。
将来:到来。
势扶:权势扶摇。
九万:极言其高。
风初极:风势正盛。
名到:名声到达。
花正开:花开烂漫。
平人:普通人。
蛰屋:简陋居所。
为作:引发。
一声雷:惊雷。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名为《闻许棠及第因寄桂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时清道合出尘埃,清苦为诗不杖媒。"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时清”指的是当下的清净无染,“道合”则是指道路畅通,没有阻隔,这里象征着心灵的纯洁和精神上的交流。“出尘埃”强调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的愿望,而“清苦为诗不杖媒”表达的是诗人的创作态度,即便是在平淡如水的日子,也能从中寻找诗意,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帮助。

"今日桂枝平折得,几年春色并将来。"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亲手折桂的情景,“今日”强调即时性,表明这一刻是特别的。“桂枝平折得”展示了诗人的举动,同时也是对友情的一种象征。而“几年春色并将来”则预示着不仅是眼前美好,还有未来的美丽景象等待着。

"势扶九万风初极,名到三山花正开。" 这两句中,“势扶九万”形容的是诗人的声望如同扶持巨大之物一般,而“风初极”则是指诗人才思的如潮水般涌现。“名到三山”表明了诗人的名字传遍了三座著名的山岳,这里的“三山”或许是虚指,象征着广泛的知名度。而“花正开”则预示了一种美好的开始或高峰。

"更有平人居蛰屋,还应为作一声雷。" 最后两句中,“更有平人居蛰屋”描绘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可能是指诗人自己的生活环境,而“还应为作一声雷”则表现出诗人想要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发出影响世界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交流和创作自我价值的理想,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收录诗词(738)

贯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姜。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 字:德隐
  • 籍贯: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
  • 生卒年:832~912

相关古诗词

闻李频员外卒

苍苍难可问,问荅亦难闻。

落叶平津岸,愁人李使君。

文章应力竭,茅土始天分。

又逐东风去,迢迢隔岭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闻迎真身

四海无波八表臣,恭闻今岁礼真身。

七重锁未开今钥,五色光先入紫宸。

丹凤楼台飘瑞雪,岐阳草木亚香尘。

可怜优钵罗花树,三十年来一度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闻闵廷言周琏下第

前榜年年见,高名日日闻。

常因不平事,便欲见吾君。

兄弟居清岛,园林生白云。

相思空怅望,庭叶赤纷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闻知闻赴成都辟请

文翁还化蜀,帟幕列鹓鸾。

饮水临人易,烧山觅士难。

锦机花正合,棕蕈火初乾。

知己相思否,如何借羽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