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知藏求赞

色里胶青不见形,影中所以邈吾真。

吾真定有非形碍,为对凡夫显幻尘。

尘既显,道弥新,不贵西来彼上人。

形式: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核心概念——空性和无常。诗人通过“色里胶青不见形,影中所以邈吾真”这两句,描绘了世间万物皆由虚幻构成,难以捕捉其本质的形象。这里的“色”指的是物质世界,“胶青”则暗示了事物表面的色彩与形态,但“不见形”强调了这些表象背后的真实难以被直接感知或理解。

接下来的“吾真定有非形碍,为对凡夫显幻尘”两句,进一步阐述了真实存在的本质并非物质世界所能完全囊括,而是超越了形式与障碍的存在。诗人在这里使用“吾真”来指代超脱世俗的真理或本性,强调了这种真理对于凡夫俗子而言,是通过显现幻象(即世间的种种现象)来揭示的。

“尘既显,道弥新,不贵西来彼上人”则表达了真理的普遍性和内在价值,并指出追求真理不应依赖于外在权威或特定的教派。这里的“尘”象征着世间的各种现象,而“道弥新”则意味着真理是永恒且不断更新的,它并不受限于任何特定的传承或个人。最后,“不贵西来彼上人”表明了诗人对于真理追求的态度,即真理的价值不在于其来源或传播者的地位,而在于其本身的智慧和启示。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对比,以及对真理本质的探讨,展现了佛教中关于空性、无常和觉悟的核心理念,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真理普遍性和内在价值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渊禅人求赞

似余似余,类我类我。我复谓谁,如火与火。

描邈不就,迎随不果。写出龙门,衲僧灾祸。

形式: 押[哿]韵

如大师求赞

比类则疏,现形仍普。得在一瞬,照穷千古。

云起吟龙,风生啸虎。赞之绝辞,瞻焉奚睹。

形式: 押[麌]韵

贤监院求赞

遍界不藏,毫端独妙。纵未嚬呻,已先微笑。

吾子识也,水月斯照。纤尘不遗,是为宗要。

形式: 押[啸]韵

肱维那求赞

识余者谁,请观端的。孰云丹青,谩劳寻觅。

断云架巘,皎月在壁。昭尔惺惺,悟兹寂寂。

形式: 押[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