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的《殊亭》。诗中描绘了对一座名为“殊亭”的古建筑的感慨与赞美。
首句“昔人才行殊,亭名至今在”点明了殊亭的历史悠久,虽历经岁月变迁,但其名字依然留存。接着,“何年复基构,势压鲸鳌背”描述了殊亭的雄伟气势,仿佛能压倒海中的鲸鱼和鳌鱼,展现了其非凡的地位和规模。
“中间鄙俗令,元碑遭睚眦。豺狼尔何营,龟螭手亲碎。”这一段表达了对殊亭在历史长河中遭受破坏的惋惜之情。元代的碑文被恶意破坏,如同豺狼般残忍,连守护殊亭的龟螭雕像也被亲手摧毁,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甚哉憎疾心,曾不校异代。”诗人感叹于那些怀有强烈仇恨之心的人,他们不顾及历史的更迭,肆意破坏文化遗产。接下来,“我将掇其馀,补刻尚可再。”表达了诗人想要修复殊亭,保存历史文化的决心。
“仰瞻天宇宽,俯视江流大。”诗人站在殊亭之上,仰望广阔的天空,俯瞰浩瀚的江水,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与宁静。这种对比,既展现了殊亭的地理位置之优越,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宁静。
“危危一叶舟,故欲万里迈。”诗人以一叶小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象征着殊亭虽面临困难,但仍渴望远航,追求更广阔的世界。这不仅是对殊亭的赞美,也是对自身精神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最后,“差池想遗风,云山有殊态。”诗人想象着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殊亭依然保持着它独特的风貌,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对殊亭及其背后历史文化的深深敬仰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