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顶

登山不辞险,探景须穷幽。

行彻五千仞,回首视九州。

人寰莽何处,大野苍烟浮。

更酌天池泉,古意空悠悠。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峰顶》是宋代诗人郭祥正所作,通过其笔下,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登山者的坚韧与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

首句“登山不辞险,探景须穷幽”,开篇即展现出登山者不畏艰险、追求极致的精神风貌。他们愿意面对山峰的险峻,只为探寻那幽深而神秘的景色。这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正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接着,“行彻五千仞,回首视九州”描绘了登山者在攀登至极高处时的壮丽景象。他们穿越了五千仞的高峰,回望之下,整个九州大地尽收眼底,显得渺小而遥远。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也暗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时的渺小感,以及对广阔世界的渴望与敬畏。

“人寰莽何处,大野苍烟浮”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在极高的峰顶之上,人世间的一切似乎都变得模糊不清,只有广袤无垠的大地上,苍茫的烟雾飘浮,象征着自然界的神秘与不可知。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在浩瀚宇宙中,人类的存在虽微不足道,但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最后,“更酌天池泉,古意空悠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慨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在如此高远的峰顶,仿佛能饮到天池之水,感受着古老而悠远的文化气息。这里的“古意”不仅指自然景观的历史悠久,也暗含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怀念,提醒人们在追求现代文明的同时,不应忘记那些源自自然与历史的智慧与美。

综上所述,《峰顶》一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登山者的勇气与探索精神,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32)

郭祥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功甫,、醉引居士、净空居士、漳南浪士等。当涂(今属安徽)人。皇祐五年进士,历官秘书阁校理、太子中舍、汀州通判、朝请大夫等,虽仕于朝,不营一金,所到之处,多有政声。一生写诗1400余首,著有《青山集》30卷。他的诗风纵横奔放,酷似李白

  • 字:功父
  • 籍贯:自号谢公山
  • 生卒年:1035~1113

相关古诗词

醉石

裂嶂飞寒涧,绝壁散明珠。

盘石偃中坞,修林阴翳敷。

世道纷莫救,逸人此提壶。

一酌寄乾坤,回首忘车书。

山花谩相笑,山鸟徒相呼。

更逢山月来,夜响真笙竽。

粹灵淘耳目,幽独宁贤愚。

留踪千载间,游子空踟蹰。

清风起木末,馀凉生坐隅。

浩歌歌去来,逸韵凌遥虚。

形式: 古风

洞庭阻风

南风吹炎蒸,岁望固已休。

怒涛掀洞庭,信宿留归舟。

沙场万马放,大壑群龙投。

阴灵孰尔职,曾无与天谋。

崩山作深潭,深潭变高丘。

上天有号令,岂汝可自由。

朝蝇徒咂咂,暮蚊况啾啾。

归兴邈以阻,触绪增新愁。

安得跨白鹿,山行肆悠悠。

谁能守荒浦,泛险终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濡须山头亭子

孤亭压危峰,绝景入平眺。

双崖控巢水,禹力万古耀。

林倾乾象辟,涛淙地轴掉。

茅茨数椽屋,噫哉魏武庙。

心殊岐山伯,迹异甘棠召。

荒戍传遗灵,血食岂亡诮。

吞吴势虽壮,晋起国旋剽。

楼船战士去,沧浪尽鱼钓。

平时欲何为,览古谩长啸。

愁烟起孤壑,白鸟聚残照。

谁令五月来,不见万山烧。

又复想大雪,下上玉岩峤。

重游莫能期,将归且停趬。

诗辞搜亦苦,物状竟难肖。

终篇写亭壁,翻惭画师妙。

形式: 古风

谒桐乡张府君庙

桐乡富山水,此地最深秀。

诸峰合屏围,二冈屹龙斗。

谷暖禽语滑,岸束溪声逗。

老木如巨贤,森卫备前后。

神功金刻存,庙古何年构。

衣冠近唐人,名字嗟莫究。

悯旱鞭怒蛟,深潭此身仆。

明诚动苍天,雷雨洗白昼。

至今福斯民,血食固宜厚。

予生本屯贱,窃位忧致寇。

约身既多缺,何以抚耆旧。

况瞻贤达迹,彼美松柏茂。

芳醪荐樽爵,馨蔬实笾豆。

悠悠神之思,馀光破昏愗。

归欤歌芜辞,聊用答灵祐。

形式: 古风 押[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