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题阙》之九十四。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与感慨,展现出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首句“巴延善居功,师出能以律”,赞扬了巴延在军事行动中的出色表现和严格纪律,暗示其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接着,“中废同汾阳,晚荣等高密”两句,将巴延与历史上的汾阳王郭子仪和高密王李德裕相提并论,强调其地位和影响。
“廉公当鼎沸,一出秦陇谧”描述了在社会动荡时期,廉公(可能指廉颇或其他历史人物)的出现平息了战乱,恢复了和平。这反映了诗人对公正与和平的向往。
“正色抑降臣,改颜崇儒术”则表达了对廉公坚持原则、抑制投降者的肯定,以及推崇儒家学说的态度,体现了诗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理想。
“莫谓秦无人,江左乃无匹”一句,诗人通过对比秦朝和江东(泛指江南地区),指出即使在动荡时期,也有人才涌现,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最后,“天意惜未纯,阿桑时间出”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发展的复杂性和偶然性的思考,认为即使是天意也不总是完全公正的,有时需要英雄或智者来引导和改变局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性、道德和理想社会的深刻思考,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哲学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