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形式: 古风

翻译

自古以来,青天上何时出现过月亮?我现在停下酒杯,想要问问它。
人们试图攀摘明月,却无法触及,月亮在空中移动,仿佛与人同行。
明亮如镜的月亮悬挂在宫殿之上,绿色烟雾散去后,清辉更加明亮。
只看见夜晚的月亮从海上升起,却不知晓它何时消失在云端。
白兔在秋天和春天捣制长生不老药,嫦娥孤独地居住,身边没有邻居。
今人见不到古时的月亮,而今月曾照耀过古人。
古人与今人就像流水般流逝,共同欣赏的明月始终如一。
只愿在唱歌饮酒之时,月光能长久照耀在我的酒杯之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把酒问月》,是一首表达对月亮美景及历史感怀抱的诗作。诗中融合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情感,通过与月亮的对话,探讨了人与自然、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关系。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开篇即以一个疑问引出全诗的主题,诗人在仰望明月中产生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想法,仿佛月亮能够回答他关于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问题。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这两句表达了人对月亮美好而又无法触及的无奈,同时也强调了月亮似乎总是默默陪伴着人类。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皎如飞镜"形象地描绘了明月悬挂在天际,如同一面巨大的镜子反射出明亮的光辉;"丹阙"则是对宫殿或山峰的一种美称,这里用来比喻高远和神圣。"绿烟灭尽清辉发"则形容了月出时天边余晖散去,月亮更加明净。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月亮由东方升起,从海洋彼岸缓缓升腾,又在西方隐入云端。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白兔捣药"是中国神话中月宫里的景象,常用来比喻月亮的宁静和纯洁;而"嫦娥孤栖"则是指传说中的月亮里居住着一个叫嫦娥的美女,她与世隔绝。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即当前的人们无法看到过去的月亮,但现在的月亮同样也曾照耀过往昔的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这里借用"流水"来比喻时间的不断流逝,而"共看明月"则强调了人类与月亮之间跨越时空的共同体验。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饮酒作乐之际能够与朋友们一同享受明月的美好,并将这份美好永远留存在心中。

这首诗通过对话和想象的手法,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历史哲思融为一体,展现了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风格。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拟古

融融白玉辉,映我青蛾眉。

宝镜似空水,落花如风吹。

出门望帝子,荡漾不可期。

安得黄鹤羽,一报佳人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拟古十二首(其一)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

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

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

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

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

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形式: 古风

拟古十二首(其二)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捲绕飞梁。

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

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拟古十二首(其三)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

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

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