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登山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意境。首联“斜日鄮城西,篮舆渡碧溪”,以夕阳西下和乘竹轿过碧绿溪流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颔联“远峰收宿雨,深树出晴霓”则通过描绘远处山峰在雨水后的清新与深林中彩虹的出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和谐。
颈联“历险还长屐,跻危但瘦藜”描述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坚持,长屐和瘦藜分别象征着登山者的装备与决心。尾联“泉清沙露篆,天静月悬圭”则以清澈的泉水和静谧的夜空中的月亮,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登山的独特体验。
接下来的几联“萧寺寒无赖,荒碑旧有稽”、“岩涛终日吼,山鸟为谁啼”、“列阙遥堪睇,诸台近可梯”、“胜游专邃古,美境最东鞮”、“独鹄来何暮,群仙望不迷”则通过寺庙、荒碑、岩石、山鸟、古迹等元素,展现了登山过程中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也融入了对孤独与神秘的探索。
最后,“且穷今日兴,千载看留题”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景的珍惜与对未来历史痕迹的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深刻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