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张良大父父,相韩五世君。

报仇误一击,佐命筹三军。

灭秦复诛项,兴汉称元勋。

始终心为韩,义烈千载闻。

吾家世臣宋,绂冕兴如云。

于今虽为庶,义不忘宋恩。

国亡幸免死,忍复干禄云。

耻为肤敏士,宁作殷顽民。

形式: 古风

翻译

张良的祖父曾辅佐韩国五代君主。
因复仇误打一击,他却成为策划三军的重要谋士。
他消灭秦国又除掉项羽,对建立汉朝立下大功。
他始终心向韩国,忠诚与义气流传千年。
我家世代是宋国的官员,官服繁多如云。
如今虽然身份平凡,但不忘宋国的恩德。
国家灭亡我幸免一死,怎忍再求官禄。
我宁可耻为机巧之人,也不愿做忘恩负义之辈。

注释

大父:祖父。
相:辅佐。
佐命:辅助创建新王朝。
元勋:大功臣。
肤敏士:机巧之人。
殷顽民:忠厚而固执的百姓。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杨万里所撰写,名为《咏史》。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

“张良大父父,相韩五世君。”开篇便提及战国时期的著名谋士张良,他的祖先曾连续五代辅佐韩国。这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也为下文铺垫了主题。

“报仇误一击,佐命筹三军。”这一句中,“报仇”指的是张良为其祖上复仇,而“误一击”则表明他在报仇时并非完全成功。“佐命筹三军”则展示了张良辅佐刘邦(汉高祖)筹谋三次大的战役,体现了张良的智谋与忠诚。

“灭秦复诛项,兴汉称元勋。”这一句直接点明了张良参与的历史大事件,即推翻了秦朝的暴政,再次击败了项羽,最终助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成就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始终心为韩,义烈千载闻。”这两句话表达了张良虽然辅佐汉室,但内心始终对曾经效忠的韩国有深厚的情感和不忘初心的坚守,这种忠诚与义气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接下来,“吾家世臣宋,绂冕兴如云。”则是诗人转折到自己家族的事迹,杨万里自豪地提及自己的家族曾在宋朝担任高官,家族的荣耀如同云中之龙般显赫。

“于今虽为庶,义不忘宋恩。”这一句表达了尽管现在个人已身处平民,但对于宋朝的恩泽依旧铭记在心,不会因为个人的身份变化而改变对国家的忠诚与感激。

最后,“国亡幸免死,忍复干禄云。耻为肤敏士,宁作殷顽民。”这两句诗则是诗人表达了即使国家灭亡自己也未能战死沙场,只得以侥幸生还,但更不愿意成为那种只求个人的安稳而忘记过往恩怨的“肤敏士”,宁可做那些守旧、坚持传统的人。

总体来看,这首诗既有对历史英雄的赞美,也有个人家族荣辱的反思,更有对国家忠诚不渝的情感流露。通过张良和自己家族的事迹,诗人表达了对忠义的崇尚,对个人的道德操守的坚持,以及面对变迁历史时保持不忘本的精神态度。

收录诗词(5)

杨再十一君(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喜迁莺

腊天初晓,庆五色瑞云,华轩呈绕。

紫府真人,丹台仙伯,合降世间荣耀。

彩笔素题,篇翰未减,家声词藻。

秀眉宇,俊丰标阀阅,声名都好。富贵长欢笑。

此际锦堂,移下蓬莱岛。

妙舞蹁跹,清歌宛转,两行翠娥燕赵。

劝饮百千钟酒,岁岁朱颜不老。

春近也,看香红又怕,小桃开了。

形式: 词牌: 喜迁莺

月中丹桂输先手,镜里朱颜正后生。

形式: 押[庚]韵

八声甘州.寿萧帅参九月廿三

问梅边消息有还无,似微笑应人。

道近来别有,相家一种,叶叶都新。

趁得嫩寒轻暖,七日小阳春。

一点和羹意,来做生辰。

锦绣香中开国,向绮霞洞里,暂寄闲身。

欠朝家多少,未了底经纶。

便如何、偷闲去得,也须烦、妙手略调钧。

归来也,恨寻棋局,点检园椿。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白帝庙

蜀江万壑俱东奔,瞿唐喧豗争一门。

惊涛骇浪建瓴下,颠崖仆谷相吐吞。

朋妖窟宅恃幽阻,正昼喷薄阴霾昏。

灵宫奕奕镇地险,众渎禀令川祇尊。

赤甲后耸黄熊跃,滟滪前峙青猿蹲。

舳舻衔尾下吴楚,约束蛟鳄如鸡豚。

旧传鼓角致雨雹,裹篙不触撑舟痕。

综理脉络尽西徼,帝假之柄攸司存。

子阳祚国十年近,此地未省东其辕。

联江列炬铁锁断,戎满奔北无留屯。

江关回首尽汉帜,遗黎何自知公孙。

血食汉代定不尔,但有故垒山之樊。

子美误信齐东语,感慨勇略招英魂。

山川之灵载望秩,僭伪讵可同时论。

向来名实久淆溷,荐祼无乃渎俎膰。

请从郦元为考證,神理昭昭斯可原。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