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神释

二子本无我,其初因物著。

岂惟老变衰,念念不如故。

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

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

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

甚欲随陶翁,移家酒中住。

醉醒要有尽,未易逃诸数。

平生逐儿戏,处处馀作具。

所至人聚观,指目生毁誉。

如今一弄火,好恶都焚去。

既无负载劳,又无寇攘惧。

仲尼晚乃觉,天下何思虑。

形式: 古风

翻译

他们二人原本没有自我,起初是因为外物而显现。
不只是年老会变得衰弱,每时每刻都不如从前。
我知道你并非不朽之身,怎能长久相依相伴。
不要听信老君的教诲,也不要受佛经影响。
即使是仙山佛国,恐怕也未必能避世无忧。
非常想跟随陶渊明,把家安在酒乡之中。
醉醒总会有尽头,想要逃脱命运的束缚并不容易。
一生都在追逐孩童的游戏,处处留下痕迹和工具。
所到之处人们围观,目光中充满赞誉或诋毁。
如今一把火烧尽,好坏都被焚烧殆尽。
既无物资负担,也不再有战乱恐惧。
孔子晚年才觉悟,世间还有什么值得忧虑。

注释

无我:没有自我意识。
物著:因外物而显现。
衰:衰老。
念念:每时每刻。
金石:比喻不朽、坚硬。
托附:依赖。
老君:道教神仙老子。
佛语:佛教教义。
陶翁:陶渊明,东晋诗人。
诸数:命运的安排。
儿戏:比喻轻浮的生活。
毁誉:赞扬和批评。
弄火:比喻彻底改变。
负载:物质负担。
寇攘:战争和侵扰。
仲尼:孔子的别称。
何思虑:不再有过多的忧虑。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和陶神释》。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幻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超脱尘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二子本无我,其初因物著。岂惟老变衰,念念不如故。"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化的感受,指出世间万物没有永恒,特别是随着年龄增长,一切美好都难以保持。

"知君非金石,安得长托附。莫从老君言,亦莫用佛语。" 这里的“君”可能指的是朋友或某种精神寄托,诗人意识到即使是坚固如金石的事物也无法永远依赖,更不应盲目追随老成的习俗或佛教的说教。

"仙山与佛国,终恐无是处。甚欲随陶翁,移家酒中住。"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世外桃源或仙境的向往,但同时也意识到这些理想之地未必存在,因此更倾向于追随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将家搬到酒中,寻找一份超脱尘俗的宁静。

"醉醒要有尽,未易逃诸数。平生逐儿戏,处处馀作具。所至人聚观,指目生毁誉。如今一弄火,好恶都焚去。既无负载劳,又无寇攘惧。" 这段诗句中,“醉醒要有尽”暗示了对酒的依赖和逃避现实的无奈,而“平生逐儿戏”则表达了一种生活态度,随遇而安,不为世俗名利所累。最后几句诗人通过一场大火将所有的毁誉、劳碌和恐惧都焚烧掉,体现出一种彻底摆脱束缚的心境。

"仲尼晚乃觉,天下何思虑。" 这句话是对孔子晚年感慨世界之混乱的引用,暗示诗人对于世事的看透和超然。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理想,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和超脱尘俗的渴望,同时也表现出了苏轼特有的豁达与幽默。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和陶使都经钱溪

乔木卷苍藤,浩浩崩云积。

谢家堂前燕,对语悲宿昔。

仰看桄榔树,玄鹤舞长翮。

新年结荔子,主人黄壤隔。

溪阴宜馆我,稍省薪水役。

相如卖车骑,五亩亦可易。

但恐鵩鸟来,此生还荡析。

谁能插篱槿,护此残竹柏。

形式: 古风

海南人不作寒食,而以上巳上冢。予携一瓢酒,寻诸生,皆出矣。独老符秀才在,因与饮,至醉。符盖儋人之安贫守静者也

老鸦衔肉纸飞灰,万里家山安在哉!

苍耳林中太白过,鹿门山下德公回。

管宁投老终归去,王式当年本不来。

记取城南上巳日,木棉花落刺桐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今岁索居儋耳,子野复来,相见,作诗赠之

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

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

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

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观棋,并引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