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与子野游逍遥堂。日欲没,因并西山叩罗浮道院,至,已二鼓矣。遂宿于西堂。今岁索居儋耳,子野复来,相见,作诗赠之

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

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

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

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过去的欢乐之地,如今寒夜中梦境难成。
深夜的笑声谈话突然惊醒,风雨中昏暗的长灯摇曳。
雄鸡报晓的声音响彻山椒,霜天之外传来钟声悠扬。
如今这一切再也无法重逢,只留下似曾相识的感觉。

注释

往岁:过去。
追欢:寻找欢乐。
地:地方。
寒窗:寒冷的窗户。
梦不成:难以成眠的梦。
笑谈:欢笑交谈。
惊半夜:惊扰半夜。
风雨:风雨交加。
暗:昏暗。
长檠:长灯。
鸡唱:公鸡啼叫。
山椒:山峰之巅。
晓:黎明。
钟鸣:钟声响起。
霜外声:霜天之外的声音。
只今:现在。
那复见:再也见不到。
仿佛:好像。
三生:前世今生或来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对往昔时光的追怀与感慨。诗人通过“往岁”与“只今”的对比,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人事变迁带来的无常感。

开篇“往岁追欢地”,诗人回忆起过去那些寻欢作乐的地方,但这些都已成为“寒窗梦不成”。这里的“寒窗”象征着孤独与寂寞,而“梦不成”则表明了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无法再现。

接下来的“笑谈惊半夜,风雨暗长檠”,诗人描述了一种突如其来的惊喜或者是某个事件的发生,这种惊喜伴随着半夜的风雨,使得原本平静的夜晚变得动荡不安。这里的“风雨”和“长檠”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

诗人继续写道:“鸡唱山椒晓,钟鸣霜外声”。这是对清晨景象的描绘,“鸡唱”代表着黎明的到来,而“山椒”则是一种生长在深山中的植物,常用以形容清高脱俗。与此同时,“钟鸣”和“霜外声”又增添了一份静谧和肃穆。

最后,“只今那复见,仿佛似三生”,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渴望,那些时刻如同梦境一般,只能在心中重温,而无法真正再现。这里的“三生”则增加了一种超脱尘世、跨越时空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怀念,以及面对时间流逝后的无力感。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时光和人间情缘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观棋,并引

五老峰前,白鹤遗址。长松荫庭,风日清美。

我时独游,不逢一士。谁欤棋者,户外屦二。

不闻人声,时闻落子。纹枰坐对,谁究此味。

空钩意钓,岂在鲂鲤。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形式: 四言诗

和陶和刘柴桑

万劫互起灭,百年一踟躇。

漂流四十年,今乃言卜居。

且喜天壤间,一席亦吾庐。

稍理兰桂丛,尽平狐兔墟。

黄橼出旧蘖,紫茗抽新畬。

我本早衰人,不谓老更劬。

邦君助畚锸,邻里通有无。

竹屋从低深,山窗自明疏。

一饱便终日,高眠忘百须。

自笑四壁空,无妻老相如。

形式: 古风

新居

朝阳入北林,竹树散疏影。

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

旧居无一席,逐客犹遭屏。

结茅得玆地,翳翳村巷永。

数朝风雨凉,畦菊发新颖。

俯仰可卒岁,何必谋二顷。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迁居之夕,闻邻舍儿诵书,欣然而作

幽居乱蛙黾,生理半人禽。

跫然已可喜,况闻弦诵音。

儿声自圆美,谁家两青衿。

且欣集齐咻,未敢笑越吟。

九龄起韶石,姜子家日南。

吾道无南北,安知不生今。

海阔尚挂斗,天高欲横参。

荆榛短墙缺,灯火破屋深。

引书与相和,置酒仍独斟。

可以侑我醉,琅然如玉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