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碧云翻墨坠秋光,残暑长廊一雨凉。

松竹欲成楼渐隐,阴晴数变桂初香。

随波籍湜应俱叛,易暴夷齐故不亡。

岁岁登高须强起,霜风好为作重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分时节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首句“碧云翻墨坠秋光”以墨色的乌云翻滚,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同时也暗含着天气的变化。"残暑长廊一雨凉"写下了秋雨带来的凉意,驱散了夏日的余热,使得长廊显得格外清爽。

接下来,“松竹欲成楼渐隐”通过描绘松竹在雨后若隐若现的景象,展现出自然的静谧与深远。“阴晴数变桂初香”则进一步描绘了秋日里阴晴交错的天气,以及桂花的初绽,带来了淡淡的香气。

“随波籍湜应俱叛,易暴夷齐故不亡”运用典故,借“籍湜”和“夷齐”的故事,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和坚守节操的态度,暗示即使面临困难,也要像他们一样坚韧不屈。

最后,“岁岁登高须强起,霜风好为作重阳”以登高习俗收尾,诗人鼓励自己无论年岁增长,都要振奋精神,享受重阳节的霜风,体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秋分时节的景色为背景,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展现了清末近现代诗人郑孝胥独特的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1461)

郑孝胥(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重九

云敛吴天日愈凉,风生雁影气初霜。

添衣犹觉楼难倚,入肆翻怜酒未尝。

短发谁从蓝田客,放歌聊试接舆狂。

栖迟自是违天者,莫为违人讶海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刘幼云潜楼读书图

秉书以事君,自处在忠孝。

惜哉非甲胄,救国乃无效。

抱书窜穷岛,举国孰同调?

潜楼非人间,东海意已蹈。

此中不废读,放眼藐群盗。

纷纷乱未止,恃此昌吾道。

狂夫天稍厌,反正谁能料?

何妨坚信书,南山占雾豹。

形式: 古风

左子异求题文襄公二十九岁小像

文襄复新疆,首刊《吾学录》。

理坏而匿作,响应一何速。

及序马君集,原乱论犹笃。

犯上由放言,遂为天下毒。

伤哉今日祸,老辈固已烛。

治世行同伦,礼义众所服。

邪说兴几载,遽令庙社屋。

逸民秉家法,毛骨见卓荦。

吾生晚可哀,披图想河岳。

形式: 古风

十月二十六夜作

晓色微茫雾未收,夜珠郁郁对银钩。

残宵谁待东方白,祇有幽人独倚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