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宫人琵琶引

茫茫青冢春风里,岁岁春风吹不起。

传得琵琶马上声,古今只有王与李。

李氏昔在至元中,少小辞家来入宫。

一见世皇称艺绝,珠歌翠舞忽如空。

君王岂为红颜惜,自是众人弹不得。

玉觞为举乐乍停,一曲便觉千金直。

广寒殿里月流辉,太液池头花发时。

旧曲半存犹解谱,新声万变总相宜。

三十六年如一日,长得君王赐颜色。

形容渐改病相寻,独抱琵琶空叹息。

兴圣宫中爱更深,承恩始得遂归心。

时时尚被宫中召,强理琵琶弦上音。

琵琶转调声转涩,堂上慈亲还伫立。

回看旧赐满床头,落花飞絮春风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李宫人琵琶引》描绘了一位宫廷女子,即李宫人的命运与琵琶艺术的结合。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李宫人在宫廷中的生活境遇和情感世界。

首句“茫茫青冢春风里”,以青冢象征李宫人的孤独与寂寞,春风则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接着,“岁岁春风吹不起”进一步强调了她内心的沉寂与外界的冷漠。

“传得琵琶马上声,古今只有王与李”两句,点明了李宫人与琵琶艺术的关联,同时也暗含了她与帝王之间复杂的关系。李宫人因技艺超群而受到世皇的青睐,但她的命运却并非完全由自己掌握。

“李氏昔在至元中,少小辞家来入宫”描述了李宫人的出身与进入宫廷的过程,她年轻时离开家乡,踏入了未知的命运。

“一见世皇称艺绝,珠歌翠舞忽如空”表现了李宫人初次与世皇相遇时的惊艳,以及她艺术才能的展现,仿佛整个宫廷都为之倾倒。

“君王岂为红颜惜,自是众人弹不得”揭示了宫廷生活的复杂性,君王对李宫人的宠爱并非出于对美的单纯欣赏,而是宫廷权力游戏的一部分。

“玉觞为举乐乍停,一曲便觉千金直”通过宴会场景的描写,展现了李宫人音乐才华的价值,以及她在宫廷中的地位。

“广寒殿里月流辉,太液池头花发时”运用浪漫的意象,描绘了李宫人在宫廷中的美好时刻,同时也预示着她命运的转折。

“旧曲半存犹解谱,新声万变总相宜”体现了李宫人在艺术上的创造力与适应力,即使面对宫廷音乐风格的变化,她也能自如应对。

“三十六年如一日,长得君王赐颜色”表达了李宫人在宫廷中度过的漫长岁月,以及她与君王之间复杂的关系。

“形容渐改病相寻,独抱琵琶空叹息”描绘了李宫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逐渐衰弱,内心充满了无奈与哀愁。

“兴圣宫中爱更深,承恩始得遂归心”暗示了李宫人在晚年时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家庭的思念。

“时时尚被宫中召,强理琵琶弦上音”表明尽管李宫人已经年老体衰,但仍被召唤参与宫廷活动,演奏琵琶。

“琵琶转调声转涩,堂上慈亲还伫立”通过琵琶声的变化,反映了李宫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她对母亲的怀念。

“回看旧赐满床头,落花飞絮春风急”以自然景象的变迁,象征着李宫人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她回望过去,心中充满了感慨与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李宫人命运的描绘,展现了宫廷生活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集贤大学士赵国公王开府庆八十应制

昭代雍熙日,词林赋颂时。

紫宸丹诏出,甲第五云垂。

裕庙青宫里,王公玉树枝。

朝趋陪绮角,夕侍接龙夔。

际会真难及,飞腾已在兹。

暴公初绣斧,方叔更藩维。

霜简惊风裁,天官肃羽仪。

还迎代邸入,竟被汉文知。

位望跻三少,权衡俯百司。

每蒙天黼黻,直许国蓍龟。

凤吹广寒殿,龙舟太液池。

羽觞春侍宴,玉座夜观棋。

德业前贤继,辞华后进推。

高情晞广受,馀事拟徵圭。

全赵山河富,瀛洲日月迟。

九卿看綵服,八帙表庞眉。

皇览逢初度,殊恩介寿祺。

黄封中使出,玉食尚饔移。

国老陈嘉庆,群工播盛辞。

礼非前代有,施及老臣宜。

福禄何人并,忠贞百岁期。

圣心诚念旧,政用作臣规。

形式: 排律

结羊肠词

正月十六好风光,京师女儿结羊肠。

焚香再拜礼神毕,剪纸九道尺许长。

撚成对绾双双结,心有所祈口难说。

为轮为镫恒苦多,忽作羊肠心自别。

邻家女儿闻总至,未辨吉凶忧且畏。

须臾结罢起送神,满座欢欣杂憔悴。

但愿年年逢此日,儿结羊肠神降吉。

形式: 古风

小孤山次韵

小孤山前一回盼,苍然始识孤山面。

隔江叠嶂开翠屏,绝壁浮云飘素练。

忆昔初蒙翰林聘,舣棹探奇不知倦。

扪萝陟级至绝顶,目极神开气为变。

大江东汇彭蠡来,昼夜崩腾奔海甸。

笳鼓遥闻日月动,帆樯忽度乾坤转。

舟人不识造物奇,但趣急趁南风便。

早悟微官七载缚,底用区区厌贫贱。

深窗冷壁守编摩,何异扬雄困雕篆。

重来胜地岁云暮,短景催人疾于箭。

天昏一火明山半,石底犹疑有雷电。

彭郎矶下寒浪涌,坐客正说龙君传。

人生可喜还可怜,世事堪违不堪恋。

明朝匡庐复入眼,虽有此境何由羡。

武城先生独好事,名山每恨游难遍。

丰城客子无一钱,但当作诗乞如愿。

形式: 古风

赠别曾编修归庐陵葬学士兄

孟冬凉风厉,谒告归庐陵。

阿兄在九原,岁暮岂遑宁。

兄昔事武皇,海内希英声。

意气动人主,文采何纵横。

时事一朝异,长揖去躬耕。

令弟绍芳猷,策足在承明。

如何奄忽间,南北隔死生。

方舟发京国,日落烟雾青。

万感缘中来,惕焉如有惩。

羁臣恋魏阙,一夕魂九升。

君子恩义重,况此骨肉情。

情深不可忘,悠悠道路长。

山川日夕改,我行殊未央。

稍出燕冀都,已涉齐鲁疆。

高天围四野,怅望但茫茫。

道傍多古坟,茔域递相当。

荒草吹北风,日夕下牛羊。

不知何代人,于此阅兴亡。

自古既有死,谁独免摧伤。

死者虽所同,私怀讵能已。

途路犹感伤,况吾兄与弟。

世俗日衰谢,常惧莫能起。

生者忽若遗,谁复哀其死。

念昔贤哲人,一一去为鬼。

诗书捐箧笥,采采当路子。

掞藻厕明庭,幸与君子同。

矧在弱冠年,已获承其风。

家本圣门后,孝友世所隆。

何意手足亲,一别旷音容。

及我南归日,舟楫复相从。

皦皦寒日高,冥冥厉征鸿。

落帆沧江际,渺然忽西东。

努力慎所托,无为谩劳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