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曾编修归庐陵葬学士兄

孟冬凉风厉,谒告归庐陵。

阿兄在九原,岁暮岂遑宁。

兄昔事武皇,海内希英声。

意气动人主,文采何纵横。

时事一朝异,长揖去躬耕。

令弟绍芳猷,策足在承明。

如何奄忽间,南北隔死生。

方舟发京国,日落烟雾青。

万感缘中来,惕焉如有惩。

羁臣恋魏阙,一夕魂九升。

君子恩义重,况此骨肉情。

情深不可忘,悠悠道路长。

山川日夕改,我行殊未央。

稍出燕冀都,已涉齐鲁疆。

高天围四野,怅望但茫茫。

道傍多古坟,茔域递相当。

荒草吹北风,日夕下牛羊。

不知何代人,于此阅兴亡。

自古既有死,谁独免摧伤。

死者虽所同,私怀讵能已。

途路犹感伤,况吾兄与弟。

世俗日衰谢,常惧莫能起。

生者忽若遗,谁复哀其死。

念昔贤哲人,一一去为鬼。

诗书捐箧笥,采采当路子。

掞藻厕明庭,幸与君子同。

矧在弱冠年,已获承其风。

家本圣门后,孝友世所隆。

何意手足亲,一别旷音容。

及我南归日,舟楫复相从。

皦皦寒日高,冥冥厉征鸿。

落帆沧江际,渺然忽西东。

努力慎所托,无为谩劳躬。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揭傒斯的《赠别曾编修归庐陵葬学士兄》充满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死离别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孟冬时节,诗人因故请假回庐陵,却得知兄长已逝,无法再相见的悲痛场景。

首句“孟冬凉风厉”点明季节,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谒告归庐陵”表明诗人请假回家,为下文埋下伏笔。随后诗人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之情,“阿兄在九原,岁暮岂遑宁”,表达了对兄长在另一个世界是否安好的担忧。

接下来,诗人回忆了兄长生前的事迹,“兄昔事武皇,海内希英声”,赞美兄长曾侍奉帝王,英名远播。然而,“时事一朝异,长揖去躬耕”,转折处揭示了兄长因时局变化而隐退,回归田园生活。这既是对兄长人生轨迹的回顾,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感慨。

诗中提到兄长的弟弟“令弟绍芳猷,策足在承明”,暗示了弟弟继承了兄长的事业,步入仕途。然而,“如何奄忽间,南北隔死生”,表达了对兄长突然离世的震惊和遗憾。

诗人追忆了与兄长的最后一次相聚,“方舟发京国,日落烟雾青”,描绘了兄弟二人一同出发的情景,充满了离别的不舍。接下来,“万感缘中来,惕焉如有惩”,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诗人以“羁臣恋魏阙,一夕魂九升”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眷恋和对兄长的深深怀念。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生死离别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收录诗词(207)

揭傒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史学家。家贫力学,大德年间出游湘汉。延佑初年由布衣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迁应奉翰林文字,前后三入翰林,官奎章阁授经郎、迁翰林待制,拜集贤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阶中奉大夫,封豫章郡公,修辽、金、宋三史,为总裁官。《辽史》成,得寒疾卒于史馆,谥文安,著有《文安集》,为文简洁严整,为诗清婉丽密。善楷书、行、草,朝廷典册,多出其手。与虞集、杨载、范梈同为“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曼硕
  • 号:贞文
  • 籍贯: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杜市镇大屋场)
  • 生卒年:1274~1344

相关古诗词

赠王郎

王郎楚狂士,意气飞秋霜。

读书一万卷,下笔数千行。

富贵视浮云,况肯矜文章。

十五耻闾里,掉臂辞故乡。

夜宿东海月,朝买西州航。

瞋目王公前,结客少年场。

一饮或一石,一醉或一觞。

宁揖屠狗人,不与俗士当。

千金不易笑,岁暮单衣裳。

阮籍在穷途,英声连四方。

鸾鹄有时铩,反愧燕雀翔。

世无剧孟交,不及青楼倡。

燕赵如花人,翠袂黄金珰。

不识豪俊士,空媚痴与狂。

王郎远过我,坐我枯藜床。

终夕无酒饮,抚髀歌慨慷。

平明别我去,极目空茫茫。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画鸭

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

茸茸毛色起,应解自呼名。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庚]韵

送涂云章访旧武昌却入京师

垂云厉惊风,万里摩高圆。

蟠泥鼓巨浪,岂顾九重渊。

毛生入楚庭,颖脱俄顷间。

粲粲一公子,长啸起丘樊。

朝辞豫章台,暮过匡庐山。

大帆割鹦鹉,极目空波澜。

黄鹄锦袍仙,吹笙紫霞端。

相顾一笑粲,青春满南天。

黄金筑高台,更觉郭隗贤。

联翩乐剧辈,相逐入幽燕。

平明九门开,剑佩踰五千。

岂无一字荐,倾倒平生言。

东风杏花开,待我蓟门前。

形式: 古风

归舟

汀洲春草遍,风雨独归时。

大舸中下流,青山两岸移。

鸦啼木郎庙,人祭水神祠。

波浪争掀舞,艰难久自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