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商山僧

商岭东西路欲分,两间茅屋一溪云。

师言耳重知师意,人是人非不欲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翻译

商岭山脉东西两侧的道路似乎要分离,两间小屋坐落在一条溪流旁,被云雾缭绕。
老师的话语重心长,我明白了老师的用意,对于人事的是非纷扰,我不愿再去听闻。

注释

商岭:山脉名,位于中国中部,是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
东西路:指道路在山岭两边延伸。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一溪云:形容溪流上方缭绕的云雾,营造出宁静而幽深的意境。
师言:老师的教诲或话语。
耳重:指对老师的话听得入耳,重视。
人是人非:人事变迁,指人的关系和状态发生了变化。
不欲闻:不愿再听到,表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间生活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商岭东西路欲分”,诗人以“商岭”作为背景,由此设定了一个山间的小径,这条小径似乎在东、西两侧各自分出一条道路。这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观,也隐喻着生活中的选择和分歧。

“两间茅屋一溪云”,这里的“茅屋”指的是简单的竹草盖成的小屋,代表了隐逸的居所。诗人将这简陋的住处与流动的溪水和飘浮的云朵联系起来,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

“师言耳重知师意”,这里的“师”可能指的是一位高僧或是诗人的精神导师。“耳重”则意味着深受教诲,能够洞悉师父的深意。这句表达了对师承和智慧传授的尊崇。

“人是人非不欲闻”,这句话富含哲理,探讨的是人与非人的界限,以及对于超越世俗知识的追求。它暗示诗人对于超然物外智慧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商山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以及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收录诗词(11)

韦蟾(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上元三首(其一)

新正圆月夜,尤重看灯时。

累塔嫌沙细,成文讶笔迟。

归牛疑燧落,过雁误书迟。

生惜兰膏烬,还为隔岁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上元三首(其二)

举烛光才起,挥毫势竞分。

点时惊坠石,挑处接崩云。

辞异秦丞相,铭非窦冠军。

唯愁残焰落,逢玉亦俱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上元三首(其三)

多宝神光动,生金瑞色浮。

照人低入郭,伴月夜当楼。

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夜阑陪玉帐,不见九枝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

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