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举烛光才起,挥毫势竞分。
点时惊坠石,挑处接崩云。
辞异秦丞相,铭非窦冠军。
唯愁残焰落,逢玉亦俱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骧的作品,名为《上元三首(其二)》。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月夜中举烛写作时的心境和情感。
“举烛光才起,挥毫势竞分。”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明亮的烛光下开始书写,笔锋所至,如同剑气纵横,充满力量和速度。这里的“举烛”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照明,更象征着智慧与创作灵感的点燃。
“点时惊坠石,挑处接崩云。”诗人笔下的墨迹如同天降之石,震撼人心;挑选字句则像是触及云端,高峻入云。这些比喻表达了诗人的书写如同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力量,充满了动感和张力。
“辞异秦丞相,铭非窦冠军。”这里诗人自比为历史上的秦国丞相李斯和东汉时期的窦宪,以示自己的文笔非凡。李斯以制定《秦律》著称,而窦宪则是因其才华横溢而闻名。
“唯愁残焰落,逢玉亦俱焚。”最后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和个人成就可能随之消亡的忧虑。即使是美玉,也有可能在时间的洪流中被毁坏。这是一种对艺术永恒与个人的有限生命长度之间矛盾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光影、笔墨、历史人物的比喻和自况,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高度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了对个人成就可能随时间消逝的忧虑和无奈。
不详
多宝神光动,生金瑞色浮。
照人低入郭,伴月夜当楼。
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夜阑陪玉帐,不见九枝留。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队铁衣鸣。
心源落落堪为将,胆气堂堂合用兵。
却使六番诸子弟,马前不信是书生。
高树临溪艳,低枝隔竹繁。
何须是桃李,然后欲忘言。
拟折魂先断,须看眼更昏。
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贞机澹少思,雅尚防多僻。
揽葛犹不畏,劳形同处瘠。
头焦讵是焚,背汗宁关炙。
方欣见润础,那虞悲铄石。
道与古人期,情难物外适。
几怀朱邸绶,颇旷金门籍。
清奥已萧萧,陈柯将槭槭。
玉律诗调正,琼卮酒肠窄。
衣桁袭中单,浴床抛下绤。
黎侯寓于卫,六义非凡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