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感遇并杂诗六首(其四)

美利在于人,翕张随所如。

上焉有好者,天下将同趣。

宣尼常罕言,防源知在初。

魏罃问利国,孟子亦回车。

沛公田舍夫,萧何刀笔胥。

提剑入咸阳,仅收其图书。

谋生诫止足,制用自可馀。

横流竟莫返,举世无宁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美利在于人"起句,强调了个人品性与道德的重要性,认为美好的德行能引领人们追求正确的方向。诗人引用孔子的教诲,暗示良好的源头管理(即修身)是国家兴盛的关键。接下来提到魏罃和孟子的例子,说明即使是权臣和圣贤,也懂得国家利益和个人原则的平衡。

诗人进一步以刘邦和萧何为例,指出即使是出身平凡的人,如刘邦这样的农夫和萧何这样的文吏,也能通过智慧和行动影响历史,如刘邦进入咸阳后只取图书,体现了节制和对知识的尊重。诗人借此倡导人们在生活中知足常乐,合理使用资源,就能达到富足。

然而,诗人担忧社会风气的败坏,即使有这样的智慧和美德,也无法阻止世事的动荡,使得整个世界找不到安宁的归宿。整首诗寓含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忧虑,展现出诗人深沉的思考和警醒世人的意图。

收录诗词(227)

释妙声(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和感遇并杂诗六首(其五)

西山一何高,草树郁樽樽。

仙灵此焉宅,尚有秦遗民。

我欲蹑丹梯,引手扪青天。

天高迥无极,欲上嗟无因。

令天若可上,世上那有人。

形式: 古风

和感遇并杂诗六首(其六)

乔木岂无枝,高山亦有岑。

嘤鸣尚求友,我独无知音。

沉叹和氏璧,掩抑嵇生琴。

谁令抱奇蕴,恻恻多苦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题归去来图

奋身报韩仇,决策扶汉鼎。

有怀千载上,慷慨心独领。

家贫值时变,乐道事幽屏。

赋诗聊自娱,去县不待请。

高风振六合,名与日月并。

朗咏归去篇,犹疑见烟艇。

形式: 古风

题沧浪醉眠图

沄沄此河水,水浑不见底。

水浑犹自可,水深将没汝。

舟楫无根柢,风波无时休。

不如高堂上,饮酒可忘忧。

形式: 古风